很多小说都有这样的描写,借钱人还没张开嘴,有钱的人就说“穷得揭不开锅了”。真正的穷人,已经习惯穷了,反倒不怎么哭穷。这次全国的调查,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有三类人被认为最爱“哭穷”:矫情的中产小资、嫌贫爱富的人和不想也不会踏实奋斗的人。
然而,我们还是得学会倾听。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也只是那些讨厌他们哭穷的人给他们贴上的主观心理标签。例如白领阶层,收入相对不低,但支出相对较高、生活压力较大、缺乏安全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还想拥有更好的未来,更担心失去已经拥有的,他们“哭穷”也情有可原。
不过,相比还能哭出声来的人,我们社会各界是不是更应该关心一下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打捞一下那些沉没的声音?一个社会,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无论是“哭穷”,还是那些大多数的“沉默”,都是一种现实的批评。或许,“哭穷”泛滥确实会产生一系列社会负面效应,但一个理性的社会,需要倾听“哭穷的”,更需要关注“沉默的”。
(郭文婧 全文刊新民网,网址www.xin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