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7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
蓝天野
  蓝天野

  思量良久,我在人艺这么多年,演过一些戏,也导了一些戏,每一个新戏排练前,都要去体验生活。有很多难忘的回忆,值得记录下来。

  北京人艺建院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急于排戏演出,而是下厂下乡。当时好像没怎么提体验生活,就是强调“下厂下乡”。全院的导演、演员和舞美分为四个组,去琉璃河水泥厂、天津棉纺厂、大众铁工厂和黄土岗农业社,为期半年。我们去琉璃河水泥厂的这个组,有刁光覃、田冲、平原、林连昆、朱旭、郭维彬等,还有副院长焦菊隐先生,共二十九人。

  进厂之后,我和朱旭分到动力车间。朱旭还懂点接电线之类的,我对电则是一窍不通。好在车间给我们派的活儿通常是去各处修理,我们帮师傅扛工具提电线,打下手,跑的地方多,接触的人也多点儿。

  水泥厂一个主要车间是烧成车间,四个大转炉日夜不停,高温烧制水泥,转炉运转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种故障,炉内水泥料在高温下凝结在炉壁上了,越结越多,形成一块瘤状体。这些东西会影响正常生产,必须把它除掉。工人身穿着石棉服,还要裹着湿透的棉被,进入炉内,用钢钎冲钻结瘤,但就算全身捂严了,那么高的温度下,一个人进去不超过一分钟就要赶紧出来,再换一个人进去继续打,这肯定很有难度,危险性也很高,但在我们力争下,最后勉强批准了我们几个年轻体壮的去干。我们兴奋至极,但没有过这种经历和经验,全身披挂,进去冲凿几下就得赶紧跑出来。其实我们那时候一方面是胆子大,另一方面也是带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去干的。和大家相处久了,工人和干部对我们又是夸赞又是无奈。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向剧院提出转行做导演,但得到的答复总是:再演几年戏,以后再说吧。我转入导演编制是时间拖得最长的。直到1963年,剧院决定由焦菊隐先生重排《关汉卿》,剧院领导和焦先生商定,让我去担任副导演。这可能算是我转行做导演的开始吧。《关汉卿》上演后,我有了一段难得的空闲。我想这正是充实自己生活经历的好时机,我打算去农村体验生活。我自从1951年参加过半年土改后,一直没有长期去农村的机会,根据我的要求,北京市委给我推荐了房山区的岗上大队。

  在岗上待了半年多,我回到了剧院,编制正式转为导演,排的第一个戏是《结婚之前》。这是作家骆宾基写的农村戏,是一部表现北京郊区农村生活的作品。最初剧院决定由我和夏淳联合导演,但建组不久,夏淳患病住院,《结婚之前》就成了我独立导演的第一部戏。我带剧组到顺义的后鲁各庄去体验生活。参加这个戏的演员们,之前一直在京西山区的农村演出,刚回来不久。《结婚之前》的演出受到了肯定,观众觉得这个戏还真有北京郊区农村的味儿,人艺演员演农民还挺像。后来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彭真市长看了戏后,赞扬这个戏排得有生活,比较生动,特别问起:“你们花了多少时间体验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阳光天地
   第A24版:职场方圆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5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16版:教育周刊/校园人物
   第B17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8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1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0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1版:人才
   第B22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招生留学
百岁不老
长途的大巴
写实中的意景 写意中的实景
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
闳约深美
越小越耐压
陆游的荠菜诗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 2012-07-11 2 2012年07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