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大剧院的小剧场,观众们静静等待着一场特殊的演出,一场只有一个演员的演出———《品读》。
没有什么明星登场,不是什么劲歌欢舞。台上布置得像一间温馨的客厅:有两只单人沙发,中间茶几上放着几本书,旁边一盏落地台灯;台右是一架钢琴,琴旁还有一张高高的靠背凳。墙上挂着几幅画,一幅大的画其实是一张屏幕,预告着演出的内容。
观众静候着的演员,是一位除了戏剧学院学生几乎很少人知道她名字的人———王苏。我想,读者中很多人也会觉得这名字有点陌生,她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台词课教师。当“屏幕画”上的字开始活动时,王苏出场了。她穿着深色的衣裙,端着一杯茶,走到沙发旁,放下茶杯,拿出眼镜戴上,慢慢坐下,打开一本书翻到她选中的一页,开始读起来。这时,为她伴奏的老师手下流出了柔柔的琴声;屏幕上打出了她朗读的作品题目:《树上的那只鸟》《星星的爱》《梦想会靠近吗》《请把我埋得浅一些》……
十二篇短文,讲述了十二个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那一对终生相依的哑巴夫妻、那比赛场上的智障孩子们、那从美国留学回来,在继父的坟上第一次撕心裂肺地喊出“爹!!!”的姑娘、那在被纳粹活埋前请求把她“埋得浅一些”的犹太女孩……在朗读中一个个都被王苏用声音、语言塑造得栩栩如生,震撼着剧场每一个听众的灵魂!最后一篇中特瑞莎嬷嬷的话更是深深印在了人们的心底。
每一个故事结束,听众都报以由衷的掌声;每一个故事中间,都伴随着观众的唏嘘、叹息和默默流下的眼泪。
这是一个欣赏、享受语言艺术和文学的夜晚;这更是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夜晚。它带给了观众双重的满足,也多少有些意外,因为很多人没想到,一个人的演出,仅仅是朗读,会有这样大的魅力!
观众席坐得很满,有很多人想进场却苦于没票。唯有三四排的中间有一些空位,那是留给领导的。没有领导来,他们都很忙,所以也没有例行的上台握手祝贺,留给观众尽情地拥上去给王苏献花,和王苏拥抱,然后让观众带着意犹未尽的情绪缓缓走出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