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到四十,健康状态渐渐走下坡路,脏器功能、生活起居等开始出现衰老的迹象,根本原因是阴气衰减过半了。
“阴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便是肾精。肾精受之于先天父母,又靠后天饮食睡眠等摄养来补充和修复。
人体所有的活动都会消耗阴精,犹以房事为最。另外,多思多虑,多劳多动等都会过度地耗费阴精。因此,中国古代的养生家们,从老子到葛洪,从陶弘景到孙思邈,都强调一个“啬”字或“少”字,啬即是节俭,不浪费,少亦是节俭少用之意。老子说要“啬神”、“啬精”、“啬气”,陶弘景则提出“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等等,核心思想都是一个,就是爱惜生命物质,省一点用。
老子和孙思邈强调的“小炷焚膏”,也是同样的意思,蜡烛的膏,相当于人体的生命物质,量是一定的,烛火调得小一点,用得慢一些,就可以燃烧得更长久些,也就是要细水长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一定程度上改观“年四十而阴气自半”的自然现象,延缓衰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