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越来越多,废物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少。我们生活的石油时代正在接近尾声,还有一些金属材料如铜、镍等也在渐渐变得紧缺。尽管有些国家较早开始对垃圾堆放实行科学管理,但总的来讲,垃圾处理在全世界都是令人头痛的问题。
垃圾处理通常分为 ①填埋处理 ②堆山处理 ③焚烧处理 ④堆肥处理。填埋处理能大量容纳和分解城市垃圾,但必须采取防渗漏措施,不致污染地下水;堆山处理最好与工程废土混合;堆肥处理是将垃圾存放在70℃的温度下,通过微生物进行分解,此法只宜小规模应用。采用任何一种方法,垃圾事先都要经过预处理(垃圾分类等)。
瑞士很早就开始将垃圾分为惰性垃圾、残余物垃圾和活性垃圾,规定自2000年1月起未经预处理的垃圾不准堆放,但具体执行允许有一个过渡期。
德国从2009年7月16日起实行新的垃圾堆放规定,规定将垃圾堆放分成0级至4级五个等级,尤其对堆放场的停用和停用后的措施提出了严格要求。
按目前世界的环境和资源状况,垃圾处理包括两个方面:清除和利用。有一位“垃圾教授”(垃圾和资源管理教授)说:“垃圾很重要,因为它是原料。宝贵的东西丢错了地方呀。”每个国家都有很多以前留下的填筑垃圾山,垃圾都是不经分类而倾倒的。今天,这样的垃圾山多数已经停用,如果不加利用,充其量只能打扮成一座公园里的山,或者在气候合适的地方建成一个滑雪场。科学家们很不甘心,他们终于在垃圾山里淘到了宝贝:经过钻探取样,确定垃圾山里铜、铝、铁的含量很高,于是垃圾填筑山被称为“垃圾填筑矿”,简称“垃圾矿”。据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垃圾山的金属含量从1975年开始走下坡路,而塑料的含量在不断提高,有的垃圾山的塑料含量甚至是金属的两倍,对这一现象,专业人员称之“垃圾的化学化”。
如果仅仅从垃圾中提取金属,成本很高,是金属销售价的两倍,所以提取金属必须和利用塑料结合起来才有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实现综合回收垃圾中的所有重要物质。但由于塑料在垃圾中的分布是乱七八糟的,而且是经受污染的,所以至今只能送至热电厂燃烧,产生热能和电,效率很低,只能达到20%。科学家们终于想起了二十世纪30年代已经问世的热解法(高温分解法),经高温分解,获得三种优质能源原料:热解煤气、热解油和热解焦。热解塑料的前提是事先去除玻璃和金属部分。
有人担心垃圾矿也会用完。用完了还有“城市矿”——城市里的房子、公用设施及其建筑物(专家估计,每隔40年,一个城市的公用设施都要全部更新),这些物质最后都会进入原料循环链。瑞士的苏黎世正在实施一个样板工程:所有在建的房子所用的原料都要记录备案。供后人回收时查用。城市里还藏有一个“金矿”——家里的柜子和抽屉里,数不清的旧手机在睡觉,它们是用铜、铝、锡、银、金……组成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