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提琴行专卖小提琴,店堂面积只有十来个平方米,地上磨得发白的细木条地板,墙壁上一抹残留的烟熏,还保留过去寻常住家的气息。店里有个木架,高高低低三层,悬挂着一把把小提琴。提琴行紧临着路面,一棵树荫婆娑的梧桐树,遮住些阳光,薄暗中,架子上的提琴,仍然泛出幽暗典雅的光泽。
如今一般商店里的商品总是紧跟着潮流,即便是烟纸店里,货架上也摆放着可口可乐、罐装薯片等时尚食品。然而在提琴行里,一把把提琴的式样、颜色,以及弓、琴弦、琴轴、琴马等配件,同十八世纪没有多大差别。两百多年的光阴,世上沧海桑田,但站在提琴行里,感觉不到时间的流淌,时尚的张扬,一种古朴静雅的氛围,让人从浮躁中沉静下来。
这样的氛围,常常吸引我去提琴行,有时候只买一根弦,有时候什么也不买,就去看看。一来二去,同提琴行的老板熟悉起来,彼此聊聊音乐和小提琴。其间不时有人进来,大多数是买几根弦、或者一块松香什么的,偶尔也有买琴的。于是提琴行里打破了宁静,响起小提琴声。从选琴的手中流出来的无论是一行音阶,还是一部乐曲的片段,在提琴行、宁静、幽暗的店堂里,都显得十分动听。有时旁边的人会说上几句评语,或者接过手也来拉一段曲子。这时,提琴行就洋溢着一种亲切的沙龙气氛。
有一次午后,我进去买根弦。老板问我家里是把什么琴,我说,仙乐牌。他说,老牌子,是百灵牌的前身,有半个世纪的琴龄了,音色不会差的。然后,他随手从提琴架上取下一把小提琴说,这把琴是本店的镇店之宝,价值将近十万元。他随手拨了一下弦,果然饱满圆润,余音如丝如缕。然而,这把十万元的小提琴,上面没有炫耀的名牌标记,也没有张扬的光泽,貌不惊人,同那些几百元一把的练习小提琴相差无几。只有在弦动声出时,才显示出不凡。这样的小提琴,让我感到一种含蓄内秀、富贵不淫之美。
这家提琴行在音乐学院旁边的一条小街上。那天下午,我坐在琴行里,置身在一把把小提琴泛出的幽光中,听着“镇店之宝”的袅袅余音,看着门窗玻璃上映着的梧桐枝叶的疏影,心里一片安详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