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邮政增长速度名列全国第一——~~~
上海邮政增长速度名列全国第一——~~~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邮政增长速度名列全国第一——
“百年老店”走出创新“邮路”
沈敏岚
■陈必昌带头参与社区便民服务(资料照片)
  苏州河畔的上海近代优秀建筑——上海邮政大楼,楼顶钟楼依旧巍峨,爱神簇拥着通信之神——邮政是上帝的信使,为人间沟通情愫;大楼中庭,最早的邮件运送马车、汽车、飞机,向人们述说古老的邮政。

  而就在这座古老大楼里,科学发展理念和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已融入邮政行业的“每个细胞”,与实体邮局一样便利的“网上邮局”年底就将开张亮相,此外,全功能商业银行平台、邮政速递物流平台、邮政广告传媒平台、邮政电子商务平台等十大邮政经营平台已全面建设之中,古老邮政业正以改革创新的锐气,走出一条全新的现代化、信息化“邮路”。

  “百年老店”掌舵人——上海邮政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必昌说,坚持科学发展、推动快速发展、鼓励创新发展是上海邮政走出改革创新之路的“三大法宝”,今年1至9月,上海市邮政公司业务的增长速度名列全国第一,今年业务总收入预计将超过50亿元。

  邮政职工曾经在家“抬不起头”

  从事邮政行业数十年,陈必昌说,小时候放学后,最爱和小伙伴一起到思南路邮局“开眼界”,那是当年全国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邮局,自动邮票机、自动包裹机等等让他们觉得神奇不已,忍不住拿个硬币投进自动邮票机,等着邮票“吐”出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都是邮政的“黄金期”,当年邮、电一家,邮占据着主要地位。之后,“邮”与“电”此消彼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着人们的通信习惯,也让邮政的业务收入节节下滑,到1998年邮、电分营时,邮政的业务收入不足邮电系统的10%,员工人数却是邮电系统的50%。分到了“邮”的职工,常常在家“抬不起头”,因为比起在“电”的家人,待遇、收入都要差上一大截。

  “造桥”之前先想办法过河

  从邮电系统分营出来后,上海邮政家底不厚,而市场竞争却十分残酷,“邮政要在风起云涌的竞争中,创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就要继承和发扬小平所倡导的敢闯、敢试、敢‘冒’的精神”,陈必昌说,邮政只有坚持推动快速发展才有出路。

  正是在这样的推动快速发展的思路下,一个个邮政新业务快速推进,迅速占领市场。市民写信少了,收到的各类“信”却不减反增,各类账单、市场信息等商业信函大幅增长,上海的商业信函数量总量位居前列,发展信息时代新的“信”业务,让邮政“绿”依旧天天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相伴;主动服务“三农”,发挥邮政的投递网络优势,不仅将沪郊的优质农产品,直接从“田头”到市民餐桌,还利用积累下来的资源,组织市民自驾游,农家乐,邮政网络架起了城乡交流桥梁;上海邮政遍布全市的600多个邮政局所网点、1万多名投递员组成的邮政投递网络加入到了日益激烈的物流市场竞争,以邮政网络、品牌优势,承诺商务投递,次日投递,满足了企业个性化的配送需求,也为邮政在电子商务市场赢得主动权和市场份额;上海小中企业众多,他们需要拓展市场却苦于无实力、无信息,邮政金融服务以“近在身边”的便捷,为中小企业提供贴心、便捷服务,又以海量名址信息库的优势,为中小企业寻找市场、寻找客户,以“邮路”助中小企业拓展市场之路;邮政拥有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优势,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可以打通“上中下”全产业链,跻身新兴的电子商务,邮政也在快速推进。

  建立十大平台推转型升级

  陈必昌告诉记者,上海邮政在确保做好党政机关机要通信、义务兵通信、农村通信、党报党刊发行等普遍服务,保证政令畅通,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通信需求的同时,积极探索传统邮政业务的创新转型发展新路子,建立了邮政经营服务十大平台,推动传统邮政转型和升级,即涵盖八大类金融服务的全功能商业银行平台;通达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速、全心、全球”的邮政速递物流平台;用最小成本,实现最准确、最快捷、最广泛、最高效、收益最高的“六最”邮政广告传媒平台;能满足个性化数据整合、清洗、排重和分析需求的邮政数据库营销平台;为客户提供跨媒体解决方案的邮政报刊发行平台;集短信服务、礼品分销、“自邮一族”、邮政网购业务于一体的邮政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客户定向宣传、产品推介的集邮收藏品平台;上海地区线下最大的一站式缴费平台;线上线下立体式、全方位服务的邮政票务通平台;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搭起了更加便捷、反馈及时、值得信赖的慈善爱心捐献平台。

  同时,上海邮政除了函件、包裹、汇款、发行等传统邮政业务外,创新转型后的上海邮政还为社会提供了包括数据库商函、商务期刊、个性化邮票、e邮宝、次晨达等个性化新产品,商务投递、邮发报刊、代发养老金、代收费、代售航空机票等特色服务,打响了“浦江月”、“绿邮田园”等一系列邮政自有品牌。

  “绿衣天使”推社区文明共建

  今年,上海邮政推进邮政机构调整,建成与上海行政区划对应的16个区县邮政分支机构,不仅邮政新业务、创新项目落户区县,服务地方经济和民生,并且各区县邮政与所在区县文明办签订了对口同创共建协议,邮政服务进社区、进园区、进小区,“绿衣天使”成为了社区居民的贴心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者。主动为社区高龄老人代领养老金,送信送包裹上门,夜间投递等等特色服务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

  作为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虹口区人大代表,陈必昌听到邮政大楼隔壁的河滨大楼众多独居老人用餐困难,他回到公司后就召集党委班子碰头会讨论,提出发挥邮政大楼食堂作用,为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发挥邮电医院的医疗服务优势,为社区老人提供巡访体检服务,这一举措也感染了邮政下属企业,他们纷纷利用自身资源关心社区、服务民生,开办了送金融服务进社区的“夕阳红俱乐部”等。陈必昌在市十次党代会期间提议的“发挥邮政金融服务社区、服务‘三农’的作用,以邮政金融网点新格局,充实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的提案,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市金融办正牵头专题调研,推动提案落地。届时,城市居民将享受到更优质的邮政金融贴心服务。 

  本报记者 沈敏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十年之变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5版:职场方圆
   第B16版:家居装潢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9版:教育周刊/金爱心专版
   第B20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1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2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5版:人才
   第B26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7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新民楼市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新民楼市
“百年老店”走出创新“邮路”
广告
新民晚报要闻A02“百年老店”走出创新“邮路” 2012-10-24 2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