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丽江的翌日,晨曦微露,我们早早驱车到达“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束河古镇。那是徐霞客当年游历此处,曾记载:“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
清晨的古镇还在沉睡,镇上悄无声息,一派安详恬静。错落有致的房舍前,家家绿柳垂地、翠柏指天,户户流水蜿蜒、汩汩有声。任何人在这样一个美妙的早晨,在石板上漫步,于涓流间徐行,都在等待着古镇的第一缕阳光,我此时早已忘却自己,忘却尘世的烦恼忧伤,只愿用这最好的时光濯净心灵,重获新生。
行至一牌坊,悬匾“丹凤含书”,色彩鲜艳,雕刻精致。有趣的是,牌坊上除了双龙,还有两只乖巧可爱的兔子,不知是否也属少数民族的特色?据说束河村后山林为玉龙雪山南下余脉,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舆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 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纳西族的民居古朴素雅又玲珑独特。双层“人”字形建筑的屋脊两侧常挂有民族特色的图案来装饰。与我平日见过的古建筑不同,这里的房屋多为飞檐翘角,檐角总是夸张地翘起,欲展翅高飞状,檐下的榫卯也因此显得别具一格。若为粉白墙面,多绘有诗词山水,树木花卉和一些少数民族自己的图腾。木制门窗皆精雕细琢,样式复杂又富有民族风情。顾盼回眸间,还能捕捉到路边石刻或门前楹联上的东巴象形文字。
束河古镇依山傍水,街头巷尾洌泉滋润,涌流不绝。你会在缓缓转动的河中水车旁驻足,聆听水与木的合唱;你会在默默横卧河上的石桥前停留,凝视花与鸟的共舞;你会在紧紧依偎河边的茶馆中沉醉,感受自己与古镇融为一体……束河,比起北方古镇多了几分秀逸,较之江南水乡又多添了几分个性,在历经千年的茶马古道上始终惠及着纳西百姓。
“嘘——你听,它醒了”。灰瓦沐浴着阳光,阡陌洋溢着犬吠,远处的玉龙雪山揭开了面纱,似乎向束河道了声“早安”。
我在中巴上最后望了一眼束河古镇的正门,那高高翘起的檐角拉出一条长长的弧线,仿佛是古镇在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