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沪打工的刘先生去年12月喜得贵子,今年1月接到一个自称“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工作人员来电,称其可领到2600元补贴。然而,在对方的“取款指导”下,刘先生竟在ATM机前将自己银行卡内的钱款转出。这是一起典型的电讯诈骗案。警方历时40昼夜,在厦门地区成功捣毁电讯诈骗团伙,当场搜获大量作案用的手机、电话卡、银行卡和新生儿信息资料。
警方在加大打击和宣传力度的同时,其他相关部门也积极行动,联手防止被害人钱款流向骗子。近日,徐汇区一家银行网点内,一名客户在ATM机转账,已输入转账账号和转账金额后,却被一旁的银行保安抢先按下退出键,并将银行卡死死拿在手里。随后保安主动报警,110民警赶到说明情况,被害人这才反应过来自己险些被骗。原来,这名保安注意到转账时该客户神情焦虑,一直在打电话,进而发现对方使用的是英文界面且进入汇款程序,才冒着被客户误解的风险进行阻止。
据悉,劝阻可疑ATM机转账,几乎成了银行网点保安和工作人员的一项常规工作。上海市公安局、上海银监局会同各商业银行上海分行不断巩固和深化“警银合作”联合防阻机制。今年以来,全市公安共防阻电讯诈骗案件4634起,避免金额损失2.4亿余元,其中银行系统成功防阻500余起,涉及金额3300万元。
一些市民表示,电讯诈骗必须通过电话、手机等设备,还需通过源头管理遏制有害信息。为此,市综治委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联动防控打击工作机制。市公安局协请市通信管理局协调各通信运营企业进一步加强了有害短信及号码的过滤和拦截,堵住通信管理漏洞。同时,根据电讯诈骗的发案态势,在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司的协助下,及时发送防范电讯网络诈骗公益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