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与一个记者朋友吃午饭,13时整,谈兴正浓的她突然话锋一顿,拿出手机,面色严肃地在微博上捣鼓了一阵。我很纳闷:“刷微博用不着这么严肃吧?”她忙活了一番才有空解释:“你有所不知,我这是在发私信向领导汇报今天的报道选题呢。”
原来,每天下午报社都要策划次日报纸的重要选题,而他们报社位置比较偏远,而采访单位却遍布全城,记者们来不及赶回报社,就要通过各种通讯方式汇报。过去,领导们是打一圈电话给记者,现在有了微博,他们就在私信里群发一通“报选题”,然后,等着收私信就行了。
听完来龙去脉,我直呼他们领导有创意、有效率!如果很多看起来必须当面做的事情都能通过微博解决,估计上海的交通拥堵可以缓解一半,这可是对微博的一大创新运用。
至于以“签到”功能作为微博考勤,我看未必准确。
前不久的一个深夜,我的一位朋友连发4条在星巴克咖啡馆“签到”的微博,地点却分散在东南西北各个角落。次日上午,我又看见他接连发了几条在不同方位星巴克的“签到”,上班时间怎么做到在几分钟内穿梭浦东浦西几家星巴克?我实在屏不牢,问他有何神通,难道是拔下几根汗毛变出几个替身?他的解释让我大跌眼镜,原来,这种在街旁网上“签到”并在微博发布的信息,根本不用验证地理方位,只要用户在街旁网上搜出各处名称,并轻轻按下“签到”按钮即可。因此,他能够同时在无数家星巴克“签到”,借此换取“签到”勋章,兑换商家赠送的礼物。
听说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兑换礼物,我也心痒难忍,马上四处“签到”。于是,不久之后,我也收获了来自微博好友的一堆提问,与之前的我一样,对这种“流窜”于全市各家星巴克的疯狂行为表示不解。我的解释进而引起新的一轮“签到”热,我很快就在微博上看到,朋友们也正在四处“签到”。
由此,我对微博考勤的真实性不太乐观。即使规定搭配照片,也完全可以用预先拍好的照片李代桃僵。手机不是有“背景环境设置”功能嘛,估计,软件商们很快就会开发出模拟场景的微博考勤APP,让员工们又多了一招应付老板。
不过,如果员工们都需要老板贴身紧盯着才能干活,那即使是24小时盯人,估计也出不了好成绩;相反,如果员工们愿意好好干活,哪怕不考勤,业绩一定也会蒸蒸日上——干事业,可不是光靠考勤就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