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用微博“打卡”,微博还要配上照片和地理定位信息。重庆某公司运用高科技监管考勤的方式,实在新奇,可谓挖空心思锁定目标,“网”罗天下。相比之下,划线打钩、锁门设闸、刷卡输码、指纹验证等传统“打卡”方式,就显得不够那么有“创意”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划线打钩在印好的花名册上做标记,有线有钩为到,无线无钩为缺,一目了然。员工们瞒上不瞒下,义务“雷锋”分别代劳,为防察觉,用不同的笔“一挥而就”,极难鉴别张三李四王二。
■签到签退上下班签名,各人字迹一看就知道,不易“浑水摸鱼”。下属智商了得的,下班前写好明天的,明天写好后天的,提前量发挥得逞,公平不存,施行就有阻力。
■锁门设闸铃声钟声响起,时间到了,自动拉门冰冰冷冷,悠悠关合,迟到的挡在门外。就在将关不关之际,好几个人已经气喘吁吁赶来了,就差分秒毫厘,向控制闸阀开关的师傅打招呼,师傅“手下留情”了,逃不过明处暗处一双双关注的眼,造成了矛盾纠结。
■刷卡输码磁卡人手一张,编码排列有序,机器监督,时间卡得精准,没有人情味。同办公室的轮班,哥们姐们相互代刷代输。机器认卡不认人,机器与人PK,人唱“洗刷刷,洗刷刷”,输的是机器。
■指纹验证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没有两枚相同的指纹,以此验证难以混淆视听。可验证系统常常会发生故障,估计有人蓄意破坏“劳动工具”,很让人伤脑筋。
■微博打卡“创新”之举,效率高,头儿坐在办公室就可监管所有下属出勤,省去了时间成本。漏洞还是有啊,提前多拍几张不同装束的片片,微博密码告知同事朋友,照样“以一当十”。
管理是必要的,制度是必须的,考勤是要严格的,高科技运用是可以探讨的。但是,如果忽略了“以人为本”,不结合国情,不顾及人的尊严和隐私,就会不得人心。猫捉老鼠的游戏,过招斗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不好玩。
俗话说:“锅不热,饼不靠”,人性化成本不可忽略,多点感情投资,多点关爱温暖吧,否则,痛苦的不止是被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