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是种富含象征意义的食物,寓意很深,有诗云:“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年糕多用糯米制成,色白如玉,北方像糯米那样黏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色如金,黏而甜。明朝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由“黏黏糕”谐音而来。糕与高谐音,所以,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东亚国家、地区的人们讲究正月初一早上吃年糕,就是取“年年高”、“一年比一年好”之意。
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 《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
在我国,年糕大多为糯米制,甜食,可蒸可炸可煮,吃法很多。惟宁波年糕是用粳米做,成品柔韧滑实,黏性较糯米品差些,咸甜皆宜,既可做点心零食也可作主食,吃法因而更丰富。宁波年糕分水磨和机制两种,基本做法是,当年新晚粳米,水泡24小时,水磨成米粉后,榨去多余水分,上蒸笼,熟后用手工揉搓按压成型,即为传统水磨年糕;如若用机器加工,即为现在普遍在吃的机制年糕。水磨年糕柔糯,口感好,但易变质,不宜久储;机制年糕结实,有嚼劲,耐久储,水泡了可一直吃到来年三四月份。
宁波年糕的常规吃法是炒年糕和汤年糕,按个人喜好调整作料,有很多变化,都作为主食出现在宁波人的餐桌上。非常规的可就太多了:水煮、油炸、糖塌、火烤……敝人自幼最认同的一种吃法是煨年糕。把新做的年糕偷偷从家里的年糕缸里捞出来,擦干,放在野外正烧得红旺的焦泥堆里,过会儿扒出来,见年糕已焦黄圆胖,说明已煨熟,趁热嘎吱咬上口,外皮酥脆,内柔韧,那个香、美,别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