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心理/人际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1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野蛮儿子
石琳
  ◎ 石琳

  星期天去朋友家做客,见到了她的儿子强强。强强今年四岁,长得虎头虎脑、聪明伶俐,煞是惹人喜爱。不想我才夸赞了几句,朋友便连连摇头,直呼:“你不知道,别人那是野蛮女友,我们家这个啊——是野蛮儿子!”

  此话怎讲?

  朋友一声叹息,倒起了苦水。原来,强强从小听话懂事,一直颇让大人省心,可不知怎的,近几个月来突然染上了一个“坏毛病”——爱打人。起初,只是父母批评他时,他发脾气拍打父母几下,后来渐渐发展到只要一不高兴一不顺心就大打出手,不分场合不分对象,连平时最疼他的外婆、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和老师也不放过……而且那架势那狠劲,活像和对方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朋友一千个一万个想不通,自己和老公性格温和,从不与人脸红脖子粗,怎么自己的儿子就成了一个暴力、野蛮的小孩呢?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朋友不禁忧心忡忡,强强才四岁便这般暴力,长大后可怎么办,会不会变本加厉?

  其实朋友有些过虑了,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强强目前的行为表现完全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3到7岁的儿童处于幼儿期,通常会发展出两种社会行为,一种是亲社会行为,另一种是攻击性行为。强强表现出的正是攻击性行为,所谓攻击性行为是指对他人敌视、伤害或破坏性的行为,可以表现为身体的攻击、言语的攻击或对他人权利的侵犯。一般儿童两岁左右就有了物主意识,开始出现争抢玩具等行为,到4岁达到高峰,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老师的抑制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会逐渐下降。

  面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较常用的控制方法有:消除对攻击行为的关注和奖励,使不良行为得不到强化从而自行消退;还可以给儿童找一个“榜样”,使其通过观察学习,在友爱的环境里发展出互助、共享等亲社会行为。(作者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2013春运直通车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家装之窗
   第B17版:家装之窗
   第B18版:教育周刊
   第B19版:教育周刊/科学咖啡馆
   第B20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1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2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3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4版:人才/招生招聘留学移民
   第B25版:职场方圆
   第B26版:市场之窗
   第B27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8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9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30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31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32版:广告
送礼心理学的最近研究成果
弯弯的月牙儿
野蛮儿子
新民晚报心理/人际B02野蛮儿子 2013-01-23 2 2013年01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