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时】铛~”
最近有一口叫“古城钟楼”的“钟”火了,一天之内微博粉丝猛增十几万,一周之内吸引了46万粉丝围观关注。“古城钟楼”号称自己代表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的西安钟楼。无论古迹是否穿越时空来到了虚拟空间,“古城钟楼”确实是在互联网上勤恳报时。那一声声“铛~铛~”,成为了纷繁微博页面的一条条分割线,也仿佛穿越到耳畔有了空灵的幻觉。
等大家缓过神来,才发现这口钟早在走红之前就已经默默敲了一年多,一页页的微博整齐简单。不过,这不算啥,英国那口大笨钟从2009年就开始在微博界敲钟报时了,只不过说英文,发“BONG”音。“当一件简单而枯燥的事情变得有意义,那一定是因为坚持”,网友们纷纷对这种执着的“行为艺术”表示钦佩赞叹。
其实呀,无论是古城钟楼还是大笨钟,无论敲的是中国时辰,还是西方小时,它们的背后都有精于编程的“程序猿”,揭开敲钟的秘密原来只是一行行的代码。哎哟,大家伤心了,忙着嚷嚷着不相信爱情不相信执着了。
为什么我们总在信和不信之间忙碌徘徊呢?
最近我采访了几位高龄科学家,八九十岁了神采奕奕,高龄不下“前线”还天天去办公室报到,埋首做研究。上海交大的老校长范绪箕,一百岁了坐在办公室里写中英文双语论文,打算参加某个空气动力学的论坛。九院的戴尅戎院士忙着参加学术会议、研究3D打印数字医学,重要的手术绝不错过,78岁的老先生忙得不亦乐乎。这些老前辈从入行之日开始就执着钻研,心无旁骛,就这样甚至走过了一个世纪。
这样的故事真的有很多,我们总是会被其中的简单执着所感动。可是心无旁骛却是现代人懂得却难做到的命题。我们太忙碌了,忙着追逐那些说不清的隐约目标,心里总是被不满足感充满,而迷失了应该执着坚守的方向。难道那些老人一生中没有遇到过挫折、压力的挑战?怎么可能?!一个世纪啊,多少血雨腥风,最后什么样的追求能够经历时代的一次次洗礼而穿越时空?
简单一点儿纯粹一点儿,执着和坚持也许便不再是难事。
管他背后有多少“程序猿”,在我眼里,每一次钟声响起,背后总有一个认真的敲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