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科教卫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华东师大志愿者服务队一对一帮助社区孩子~~~
华东师大志愿者服务队一对一帮助社区孩子~~~
华东师大志愿者服务队一对一帮助社区孩子~~~
华东师大志愿者服务队一对一帮助社区孩子~~~
华东师大志愿者服务队一对一帮助社区孩子~~~
华东师大志愿者服务队一对一帮助社区孩子~~~
华东师大志愿者服务队一对一帮助社区孩子~~~
华东师大志愿者服务队一对一帮助社区孩子~~~
     
2013年01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东师大志愿者服务队一对一帮助社区孩子
大学生义务家教接力18年
王蔚
  在近日由教育部进行的2012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华东师范大学“十七年爱心风雨无阻——义务家教志愿者服务队”荣获一等奖。1995年,华东师大一群获得奖助学金的大学生,自发成立了“义务家教志愿者服务队”,无偿为社区居民子女提供家教服务。转眼间,18年过去了,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这份爱心却在校园里不断传递,温暖着越来越多的孩子。

  志愿队伍在扩大

  义务家教服务队的“元老”们,回忆起当年组队的情形仍记忆犹新:“我们都是一群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是社会和国家的帮助,使我们能顺利完成学业,我们就想用自己的方式来回报社会。”如今,服务队的成员早已从最初的受助贫困生,扩大到了更多普通在校生,免费师范生们更是这支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而且,他们的服务对象也在拓展。以前,义务家教只针对贫困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子女,现在,只要社区居民有需要,普通家庭甚至智障残疾的孩子,义务家教的大门都会向他们敞开。在普陀区的一个社区里,有20多位智障儿童,服务队便经常派出20多名志愿者,对这些儿童进行了一对一的服务。

  渐渐地,志愿服务的内容也从单纯的知识辅导,拓展为对小朋友的兴趣培养、生活照料和心理疏导。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冯同学,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山东老家生活,上小学后才到上海与打工的父母团聚。环境的变迁和心理的自卑,让他的行为充满了攻击性。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判断,这个孩子的性格特征,是缺乏依恋感所致。于是,“小老师”们便不断地鼓励他,并给他信心和关爱。终于,一个原来人见人恨的小调皮,行为举止以及学习成绩都逐渐出现了改观。

  坚持下来不容易

  庞丽卿同学第一次上岗去做义务家教,回来后便与其他队员展开了讨论:“我们能教给这些孩子的到底是什么呢?”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就是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引领孩子们阳光成长。于是,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帮助小朋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辅导时遇到了难题,“小老师”就抄下来,回校后集思广益,并第一时间通过电话为孩子解答。如果志愿者出现了交接班情况,都会做好详细记录,便于接手的志愿者能掌握小朋友的学习进度和状况。

  2004年,华东师大主体搬迁至闵行校区,服务队的许多队员也搬离了老校区,但他们仍然牵挂着市区里的孩子们,孩子们也像往常一样,每逢周末就期盼着“小老师”们的到来。于是,“家教长征”开始了。有的志愿者每次要花5个多小时在来回的路上,这对学业压力大、生活并不宽裕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他们每个人都选择了坚持。

  体会自身的价值

  服务期一年,每年固定的志愿者“小老师”有80多人,从成立至今,参加过义务家教服务队的大学生已经有1000多名,还吸引了许多研究生的参与。

  在服务小朋友的过程中,志愿者们也深深感觉到,献出爱心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许多。义务家教这段难得的体验,更让未来的园丁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体会——怎么才能让调皮捣蛋的孩子安静下来认真听讲,怎么才能清晰有效地运用自己的知识为孩子们讲解难题……这些问题考验着“小老师”们的教学基本功。免费师范生高霜的话说出了志愿者的心声:“义务家教,让我们感受到了为人师的快乐,坚定了我们今后从事教育工作的决心。”张军同学也表示:“在孩子们叫着‘老师好’的瞬间,我会觉得这个早起的周末是如此美好。一个学期下来,看着孩子们的学习有了进步,我们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本报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2013春运直通车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家装之窗
   第B17版:家装之窗
   第B18版:教育周刊
   第B19版:教育周刊/科学咖啡馆
   第B20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1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2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3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4版:人才/招生招聘留学移民
   第B25版:职场方圆
   第B26版:市场之窗
   第B27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8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9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30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31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32版:广告
大学生义务家教接力18年
小学生每天记低碳日志
上海娃 社交动手能力不足 外来娃 自我身份认同较难
颅瘤患者手术有“导航仪”
补中药标准化缺失“短板”
建农牧民健康档案 推孕产妇孕期管理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科教卫新闻A07大学生义务家教接力18年 2013-01-23 2 2013年01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