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05年的春节。我得知小区里的钟点工小沈因为4号楼的老夫妻儿子不回家过年、8号楼的另一对台胞老人过年也不回台湾,特意买了新年礼物,送到两对老人家中,主动充当“亲人”,陪他们一同过年。
这么有人情味的事一下子触发了我的新闻敏感性,我匆匆以《都市新年新鲜事,钟点工陪东家过年》为题,把这个消息发给了《新民晚报》。想不到时隔一天,小区4号楼的老夫妻接到了远在美国的儿子打来电话说,看到上海《新民晚报》的报道了!非常感谢小沈的这份心。还说有这样的钟点工阿姨,我们一百个放心!
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 何东
《兔兔的初中生活》诞生记
小时候,我喜欢把看过的新民晚报撕成小纸片,小心翼翼地粘在硬纸板上,一幅儿童画的背景就完成了。几何感的报纸碎片点缀了我童年的一片天。不知不觉,我升初中了,报纸上的字我基本都认识了。我更懂得,一条条新闻就来自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
在我的一幅漫画居然在晚报上刊登之后,编辑老师鼓励我画出更多好作品。于是,我把自己平时画在课本上、本子里的漫画,都重新整理了一遍,发现我的校园生活,真的很精彩,有欢笑、有忧伤、有拼搏……主人公就叫兔兔。
我一口气创作了好几幅漫画,传给编辑老师看,编辑老师给我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她非常的耐心和细致,小到错别字都一一过问,还帮我改了题目,一组《兔兔的初中生活》就此诞生了,它倾注着编辑老师的心血。在创作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市西初级中学初三 汪艺云
不离不弃的一箱晚报
身边有一箱一九八二年的新民晚报,按月装订成十二册,每当我翻阅这些旧报纸时,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三十年前,甚至五十年前,第一次买晚报,收集晚报合订本,收藏晚报纪念折…… 当时的情景就在眼前。
三十年来我因为拆迁、换房等原因曾四次搬家。由于临时过渡房太小,我把多年收藏的五百多本各种期刊忍痛处理了,而这箱晚报一直陪在我身边。
一九九五年九月九日是新民晚报创刊六十六周年纪念日,我提前多日赶到上海印钞厂预订了多套纪念折分送给我的邮友们,让大家共同收藏这张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七日缩微版的新民晚报,分享我的晚报情缘。
退休工人 余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