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记者:
我是闸北区共和新路街道的社区干部,也是晚报的读者。在社区里,经常有一些家庭发生婚姻纠纷后,一方当事人会向我们“诉苦”,说明明是对方因为有了婚外情或做了第三者,造成对家庭的过错,过错方却振振有词,有的态度还很嚣张,让无错的当事人很受伤。经过调查了解,我们得知,这其中的缘由除了过错方的道德品质低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错方“犯错”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小,现行法规对过错方的惩罚也较轻。这让我们也感到很困惑、很无奈。
上海两会开幕了,我们想通过你们,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求援”,寻找对策,寻求公平正义。
共和新路街道法律流动驿站站长余爱莉等社区干部
2013年1月26日
【市政协委员回复】
余爱莉等社区干部:
晚报记者转来了你们的来信,首先感谢你们为社区家庭安宁、幸福所做的工作和努力。我这次提交的一个提案,内容就是建议“在离婚案件中加重过错方惩罚力度”。希望有益于你们工作和努力。
市政协委员粟莹
2013年1月26日
【本报记者解读提案】
“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制定更为严格和有威慑力的法律制度来约束婚姻双方,使得每一个家庭单元更加稳定,进而使得整个社会更加稳定;每一个人遵守家庭的道理伦理,进而使得整个国家更加和谐健康。”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粟莹在提案中这样说。
现象 离婚人数连续8年递增
粟莹委员在提案中说,根据新浪网新闻报告以及其研究发现,我国离婚人数已经连续8年呈现递增趋势,结婚9到10年的中年夫妻最易“散伙”。而从年龄段上来看,一般在30岁到40岁之间,特别是在35岁左右容易出现婚变。北京东城法院200宗离婚案件,两成以上则是由于“外遇”引发。据北京海淀法院数据统计,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该法院的离婚案件中,以老公“出轨”作为主要原因起诉的比例高达60%。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安琪对500位离婚当事人的调查结果显示,主要的离婚原因为一方或双方有婚外恋(占40%以上)性格不合(占38%)一方不尽家庭义务(占16%)以及为经济、亲属关系和赌博(分别占10%左右),性生活失调、一方出国分别约为3%左右。
“因此,婚外情成为离婚的主要原因,婚外情、婚外性行为必然会造成对另一方的情感伤害,导致精神痛苦,因此成为夫妻感情的最大杀手。”粟莹委员分析认为,在离婚案件中过错一方对另一方造成的精神伤害往往持续多年难以抚平,而且还对另一方的家人,尤其是对老人和小孩,会造成严重的精神和健康伤害,有些案件甚至已经危及到了生命。
现状 现行法规处罚不够严厉
“如何预防并避免一方出现过错,如何在离婚案件中加大对过错方的责任,起到一定的震慑与预防作用,在当今的社会情况下有很强的现实需要。”粟莹委员表示,根据现行法规,对离婚案件中过错方的处罚还不够严厉。他列出了现行《婚姻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第四十七条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第三十六条,离婚后父母仍需承担子女抚养的义务。并且,根据相关法律,对子女离婚后产生的民事责任依然有连带赔偿的责任。
建议 过错方应丧失分财权利
为此,粟莹委员提出了加重离婚案件中婚外情过错方责任的“四个建议”——
●因婚外情而对离婚承担主要责任的过错方,应当丧失分配夫妻共同财产的权利,但应当保留过错方必需生活费用(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为准)。
●因婚外情而对离婚承担主要责任的过错方,其今后的收入的一半有义务支付给另一方直到过世(或到另一方再婚),但应当保留过错方必需生活费用(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为准)。
●因婚外情而对离婚承担主要责任的过错方,在保留过错方必需生活费用(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为准)的基础上,应当承担离婚后子女全部的抚养费,直至子女独立生活。
●因婚外情而离婚的无过错一方,有权向明知婚外情且积极实施婚外情的第三方要求经济或精神损害赔偿。
“通过加重对过错方的责任,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使得过错方在实施行为前,不得不考虑今后离婚所产生的巨大成本和经济责任,从而减少违背家庭道德的行为,并且即使在发生该行为而导致离婚后,也能全面保障无过错方的利益。还能有效遏制夫妻在婚姻生活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在原有道德伦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法律的约束力,使得婚姻双方相互遵守夫妻和家长的责任,能更好地维护家庭的稳定。”粟莹表示,市民政局公布的2011年婚姻登记统计情况显示,上海共有3.8万对夫妻离婚,离婚率超过35%,比2010年上升4.06%,位居全国第二。因此有必要在上海率先试行本提案的建议。
本报记者 江跃中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