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两会·民声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1月2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友点题
网友 求解“三点半”难题
回应 规范“晚托班”现象
徐轶汝 孙佳音
  为了我家小学生的晚托班问题,我把工作都辞了。”上海滩微博网友@紫色风铃的“提案”来自于亲身经历,“社会办班收费不菲,私人‘组团式’的晚托班又让人放心不下,相比之下家长还是更相信学校。”

  ●上海大学期刊社社长、社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秦钠

  观点:因地制宜多元解决

  解决“三点半”难题学校不能全包,必须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秦钠建议,一是依托社区力量,社区学校办的晚托班比社会办学机构更能让家长认同。这一点也在@紫色风铃那里得到了印证,去年暑假她所在的浦东洋泾社区学校就开过一个晚托班,把孩子送去的家长对此评价很高,可惜只有40个名额。

  另一种方式是“学校+社区志愿者”的模式,“发动志愿者,把教室利用起来。”秦钠说,她发现在一些社区,有一些刚退休的老教师,很想做点贡献,这些人既懂教育,又懂得孩子的心理,是很合适的人选,却没有被“用起来”。

  ●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校长朱乃楣观点:把时间还给孩子

  取消晚托班前,洵阳路小学对全校700多位家长做了调研,只有100人有晚托班的需求,所以校方安排了两位老师负责看护学生,随后几年这个数字不断减少,现在晚托班已取消。朱乃楣觉得,晚托班办或不办,自主权在学校,如果有需要,自然要缓冲一下。“不过,取消晚托班,这个方向我认为是对的,我们要把时间、自由还给孩子。”

  对于目前社会力量办晚托班红红火火的情况,朱乃楣觉得,这个市场需要规范和监督,“扶植那些做得比较好的办学机构,对那些场地、师资、资质有问题的,该关要关!”

  ●致公党委员、上海西部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戴作为也递交了相关提案

  戴作为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就幼儿园、小学开设晚托班、兴趣班事项开展民意征询,以百姓意愿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对社会机构办晚托班,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鼓励开设真正符合孩子年龄特征,满足其兴趣与需求的课程。

  戴作为认为,当初出台停办幼儿园、小学晚托班、兴趣班的初衷之一是减轻孩子负担,但孩子负担的真正根源是由于优秀教育资源匮乏引发的竞争、现行教育评价和选拔机制引发的竞争,这些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教育改革上主动有所作为。本报记者  徐轶汝  孙佳音

  (欢迎登录t.xinmin.cn,发送#我有提案议案#十微博内容,参与两会互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A03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A04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A05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A06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7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8版:上海两会·民声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2013春运直通车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人才/招生专版
“在离婚案中加重对过错方惩罚力度”
张阿姨向“王小毛”告状
两会班车
网友 求解“三点半”难题 回应 规范“晚托班”现象
新民晚报上海两会·民声A08网友 求解“三点半”难题
回应 规范“晚托班”现象
2013-01-27 2 2013年01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