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3年03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北极熊
董纯蕾
  董纯蕾

  又是冬之将去、春之将来的三月,甚是挂念地球最北端的那片土地,又想起五年前那次珍贵的北极考察与釆访。忍不住重温当时的北极日记——2008年3月5日,挪威朗伊尔宾,多云为主,关键词是北极熊。

  “全球气候变化,令海冰面积锐减,北极熊的家园和食物都越来越少。同时,污染物随着洋流源源不断地聚集到北极熊体内。最后的结果是:北极熊对环境的适应性、免疫力和繁育水平每况愈下。糟糕的是,它们的数量以怎样的速率在减少,我们并不掌握真实数字。”

  2013年3月5日,上海,晴霾。新闻里又见北极熊的身影。

  在第16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大会上,美国和俄罗斯将共同提出将北极熊从《公约》附录二转移到附录一中,以此来完善北极熊保护体制。若提议通过,北极熊将由“可能因贸易控制不当出现灭绝”的物种,变为“面临灭绝威胁”的濒危物种,除了与商业目的无关的进出口外,其他所有关于北极熊产品的国际贸易都将被禁止。

  差不多同期,一只小北极熊在美国纽约水牛城动物园降生,它的妈妈是在人工饲养环境中出生的北极熊,爸爸则是在野外环境中出生、成为孤儿后才被接到动物园生活的。园方正在社交网站上为小北极熊征集名字,并在其笼舍内安装了摄像机,以便公众在网上关注它的成长。

  这样的故事,今后有可能变得稀松平常。几周前,十余位科学家在《自然保护通信》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针对北极海冰消失后的北极熊的危机管理计划,甚至提出人类可以对北极熊发扬一把“学雷锋精神”,或喂养或帮忙搬家——有些北极熊将不得不由人类来喂养,以确保它们能够在无冰期延长时存活下去;有些北极熊可能不得不被安置在临时庇护所,直到天气足够冷时能重返海冰。到了某个时候,动物园需想方设法容留北极熊。

  “美国自然文学之父”梭罗在《漫步》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不愿让每个人或者人的每个方面都受到文明的熏染,就像我不想让每一片土地都得到精耕细作一样。有些土地用以耕种,但更多的是草地和森林,它们不仅仅满足当前的需求,而且要让在其中生长的植物周而复始地年年朽去,为遥远的将来准备沃土。”当人类不得不为北极熊的生存伸出援手,当自然界的其他物种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文明的熏染,将来还有多少沃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3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4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5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A06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7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评论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法治视窗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刊
   第A17版:3·15专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读者之友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职场方圆
   第B24版:专刊
中国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底气”
北极熊
声音交响与协商民主
伪环保
找准焦点
重读《雷锋日记》有感
新民晚报评论A10北极熊 2013-03-05 2 2013年03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