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伪环保
左妍
  左妍

  植树节即将到来,环保主张又成了热门话题。近日偶然在杂志上看到几条随手可做的环保行动,简单又有效,包括在微博上拍卖闲置品、用柠檬汁清洁烤箱和微波炉、保持节能车速、拔掉电脑外设、选用淀粉泡沫容器盛装的杯面等,甚至有一条是“穿男朋友的衣服”,称之为环保新时尚。

  平常我们很少想到,这些小小的习惯或改变,其实就是身体力行环保二字。但说到环保和时尚的关系,我又很想泼泼冷水。

  时尚界的新陈代谢本来就离环保很远,化学纤维也好,动物皮毛也好,对于环境的影响不可小觑;即便环保元素被时尚界普遍运用,最多也只能称为奢侈环保风。

  英国设计师曾推出一款“I'm not a plastic bag”(我不是一个塑料包)布手袋,在好莱坞明星的垂青下,立刻风靡全球。然而,从生产、运输到销售,每个环节都不环保,这个布包披上了环保的外衣后,价格一度被炒到200英镑。

  接下来是卷土重来的vintage(复古)潮,重新启用妈妈级老毛衣,让衣服实现可持续搭配。于是各大服装店里,抢购复古毛衣的姑娘你推我搡,但她们中有多少人肯穿从衣柜里翻出来的老毛衣呢?好像也很少。

  再后来,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举起环保的宣传牌,包括使用有机棉,运用麻布和谷物纤维等,不过,这些标榜环保的产品大多价格不菲。赚钱是真赚钱,环保是伪环保。

  当环保被品牌利用而成了营销策略,甚至有人把花高价买环保产品当成身份的象征时,环保就丧失了原有的意义。除去那些高呼的口号和作秀的成分,真正的环保力量应该来自每个平凡人。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曾发表过一份研究结果:离婚很不环保。因为离婚后变成两个家,导致消耗增大。美国人为此呼吁,为了环保请不要离婚。

  这种逻辑让人会心一笑,但美国人却认为是一件严肃的事。不可否认,在有些地方,环保已是一件深入生活肌理的事情。

  环保,并不见得需要多大的成本和关注度,而应该是一种经济的生活选择,一种必要的生活习惯,它不是噱头,也和时尚无关。

  “光盘行动”正在我们身边进行着,当然,吃光盘中餐即是环保的举动,并不需要改名叫“光盘”来彰显时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3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4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5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A06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7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评论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法治视窗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刊
   第A17版:3·15专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读者之友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职场方圆
   第B24版:专刊
中国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底气”
北极熊
声音交响与协商民主
伪环保
找准焦点
重读《雷锋日记》有感
新民晚报评论A10伪环保 2013-03-05 2 2013年03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