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开放
“预览”高中生活
除五门学科测试外,上海中学在其“创新素养培育活动日”中安排了半天时间,由百余名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担任志愿者,带领准高中生们分组预览校园生活。
体验活动分科技工程类实验室、体育运动、艺术体验、影视传媒中心体验等四大板块。其中,科技工程板块的“景点”包括全校10余个实验室,让同学们大开眼界。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室内,化学教研组长蒋一鸣准备了两个简单有趣的实验——用红外光谱仪检测不同饮料中的钙含量,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一次性手套、保鲜膜等不同塑料薄膜的成分。人体科学实验室内,大家在老师指点下,在仿真人体模型上找到肿大的胆囊位置。在专业摄影棚、演播厅、琴房、网球馆转一遭,不少学生感叹,高中生活决不仅限于苦战题海。
有意思的是,每名学生都拿到了一套由环保袋、文件夹、马克杯组成的学校纪念品,这是该校高一(4)班金君晨、吴子昊、陈斯琪三名同学的一项德育课题作品,他们将其戏称为“周爽”的数学测试,每天去食堂“奔饭”,作为上中“关键词”印在环保袋上,向师弟师妹们展示既辛苦又欢乐的校园生活。
“通过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活动平台,以及和上几届同学的交流,我们希望让学生体验学校是否适合自己,自己在哪些方面有兴趣,并且思考,如果自己真的能够进入学校,应该得到怎样的发展。”上海中学副校长李英说。
除了“博弈”
还要找到兴趣
在各校开放日现场,孩子参加活动,家长们则获得了和老师、校长面对面的机会。相比孩子来说,家长们的话题更为集中,也更为现实,“学校最早什么时候可以给我确定消息?”“如果同时有几所学校有意向,该如何选择?”
“找到合适的学校,才能赢在转折点。”交大附中校长徐向东希望,家长和学生对各校的传统和文化有所了解,关注各个学校在和大学合作上,在社团活动中,能为学生提供怎样的机会。他十分欣赏在自主招生过程中,能明确告诉老师自己是因为看中学校某项特色而填报志愿的学生,这是学校希望通过自主招生找到的人才,也对学生自身成长有利。这样的学生,才不会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希望家长代劳,“随便填”。
作为“过来人”,上中高一男生左源对一年前的参观之旅记忆犹新,也把自己的感悟和师弟师妹们分享。“以前,我觉得高中生活应该就是做题,或者做实验,深入接触后发现,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更好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获得良好发展。他觉得,如果自己能在初中时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可能会更加符合高中需要。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