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这是一次重要任务
1938年,法国殖民当局入侵西沙群岛后,日本外务省发言人曾说:安南警察登上的西沙群岛,“我们承认是属于中国领土”。
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约会议规定日本应放弃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苏联代表团团长葛罗米柯在会上发言指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岛屿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1955年10月,国际民航组织在马尼拉召开会议,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南越和中国台湾当局派代表出席。会议通过的第24号决议要求中方在南沙群岛加强气象观测,而会上没有任何一方代表对此提出异议或保留。
更为有力的证据还在于,20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版的权威性百科全书和官方地图,都承认和注明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为中国领土。
捍卫祖国领海主权、维护民族海洋权益,是人民海军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然而,令刘华清寝食难安的是,自1946年民国政府收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编制并向世界宣布中国南海领海边疆线,即国际公认的“十一段连续线”之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领土最南端的“南沙群岛”只是在地理教科书和外交声明中被斩钉截铁地确认着,军事行政实际管辖却始终缺位,给了周边觊觎者可乘之机。
抓住联合国海委会决议授权的有利时机,迅速建起南沙海洋观测站并投入全球海平面观测业务,不仅可以向国际社会表明我国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议的领土主权,而且一举结束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南沙群岛无军事驻防和行政管辖的历史。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刘华清与严宏谟一拍即合!1987年4月23日午后,刘华清向南海舰队司令员陈明山下达《关于做好舰船去南沙海域巡逻战备工作的指示》。
“这是一次重要任务。”刘华清明确指出,组织大型战斗舰艇编队赴南沙海域战备巡逻,目的有三:一是行使海洋主权,二是显示海上力量,三是检验训练质量。因此,这次组织联合编队巡逻南沙,既是一次远航训练,也是一次战备行动,还可以训练后勤保障能力,是锻炼部队的一个好机会。
刘华清强调指出,熟悉海区,了解敌情,是此次巡航南沙的重点任务。务必要认真准备,很好动员,细致检查,做到一丝不苟,万无一失,确保安全。一旦发生冲突,要按军委总部指令,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击,绝对不能示弱,绝对不能吃亏。
“南沙是我国领土,我们今后要经常去!”刘华清向他的将士们发出钢铁般铮铮誓言。
几乎与此同时,严宏谟也向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下达指示:令“向阳红5号”海洋科学考察船赴南沙海域进行岛礁勘测调查。
4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派出的南沙海域科学考察队,分乘实验2号地球物理勘探船和实验3号综合科学考察船,已先期从广州新洲码头起航。这支由159名专家和船员组成的大型科考队,将在南沙实地勘察40天以上,完成十多个站点的综合考察。
5月6日,以南海舰队参谋长李树文为海上指挥员的联合编队从湛江起航。这支多舰种巡逻编队由一艘导弹驱逐舰、五艘导弹护卫舰、四艘补给保障船组成。这是新中国成立38年来,人民海军首次组织大型战斗舰艇编队巡逻南沙。10多年后,李树文将军接受作者专访,回顾首次巡逻南沙的情景,仍激情荡漾:“战斗舰艇编队首次巡逻南沙,在人民海军建设史上,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李将军回忆说,远航南沙,过去战斗舰艇很少去,一般是辅助船,执行的任务也大多为科学考察或是航海实习。这次不一样,以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为主体组成的战斗舰艇编队,遂行的是行使南沙主权的战备巡逻任务。因此,出海前部队进行了充分准备——装备准备、航行准备,安全准备,应付突发事件准备,包括对官兵的思想动员与教育,都做得非常深入细致。
编队在南沙群岛巡逻整整20天,把南沙海域里里外外都跑到了。巡航期间,经常遇到周边几个国家的海军舰艇。有的心中有鬼,见到中国舰艇编队,离老远就乖乖躲避了;也有装糊涂无理纠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