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贴纸驱邪治夜啼
郭树清
  郭树清

  早年在家乡崇明岛上,流传着婴幼儿夜啼贴纸驱邪的习俗。

  黎明时分,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常见到村头乡尾的墙头上、电线杆上、猪棚、厕所等醒目的地方,张贴着巴掌大小的红纸,上面用毛笔或钢笔抄写着固定的字句:“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此时,只见大人们停下脚步边看边念,孩子们也总会好奇地凑上前去,探个究竟,也有调皮的孩子把它撕下来取乐。然而,没过几天,又在同一地方,贴上同样内容的纸条,同样围着一帮人在边看边念……

  当时,对这一情景,孩子们只是好奇,不明其意,后来我们从大人们的口中得知,有些人家的婴儿刚刚生下后,一到晚上哭闹不停,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也让大人难以安寝,便采取张贴纸条的方式用以驱邪治夜啼。其实,婴幼儿夜啼有着多种原因,或因消化不良,或因环境不适应,或因口渴饥饿,或因白天睡多了,一到夜里过于兴奋啼哭不止。由于当时乡村缺医少药,人们又不懂医疗知识,但求医心切,祈盼着孩子的夜啼早点治好,认为是中了邪了,贴一张“夜哭郎”的纸条便能驱邪,让孩子安睡好,不哭闹。然而,这种迷信活动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使得夜哭婴幼儿的病情加重,甚至还会延误治疗时机而留下隐患。那时候,因得不到及时治疗使婴幼儿夭折的事情在乡间时有发生。当然也有碰运气贴了纸条后婴幼儿的夜啼停止了,其实那是小孩病轻,不治而愈,迷信的人还以为是贴纸条贴好的。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乡村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不断普及,张贴“夜哭郎”纸条的现象早已不见了踪影。然而,对于贴“夜哭郎”纸条的习俗,在江南一些地区也有流传,但是,它从何时何地兴起,无法考证。往事悠悠,昔日乡间那婴儿夜啼贴纸驱邪的民俗却深深地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专刊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刘谦抵达意大利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地产专版
   第A25版:地产专版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专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聚焦/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B08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环球/科学
   第B10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市场之窗
   第B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闻/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新闻
   第B24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6版:新闻/ 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 新闻
   第B28版:广告/ 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新民楼市
西湖长
老上海的金曲
富有意义的世界
沉着浑朴 纵横洒脱
贴纸驱邪治夜啼
兰花心情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贴纸驱邪治夜啼 2013-04-11 2 2013年04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