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处汛期,台风、暴雨、内涝风险所带来的风险都需要财产保险行业去承担更重的社会责任,从保障民生、履行社会风险管理职能的角度,开展防灾防损工作。
随着社会进步,公众对各类风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些政府项目尤其涉及公众安全的项目都会对保险公司的防灾防损、风险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对保险公司来讲,防灾防损工作有助于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保险行业“专业、价值”的品牌形象,更能体现其风险管理的职能与优势。
从微观角度而言,保险行业通过承保前风险评估及承保后对客户开展防灾防损工作,提出风险改善建议,可以有效降低客户现有风险,同时通过赔案后经验教训的同类移植,有利于降低相关风险的发生度。以我们平安财产保险上海分公司为例,目前已基本完成汛期对客户的回访以及风险改善工作。
同时,我们对于一定数额的赔案都会进行赔案分析,通过赔案分析给客户提供防灾防损建议,同时将类似风险经验累计起来,在同类客户防灾防损中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这种风险调研、防灾防损的数据库,也是保险行业在大数据时代能提供给客户、社会的有效成果与贡献。
但目前,社会各界对保险公司防灾防损工作认知度不高,防灾防损只是部分外资、合资以及风险意识强的内资保险公司的市场选择,而没有通过行业定位的全局性、社会性的战略角度得到社会公众和客户的认同。
我们希望政府能对财产险行业开展防灾防损、风险控制工作给予更大的重视与支持,建立上海防灾防损的专业体系,以充分发挥保险业在防灾防损体系中的作用;人才培养上,通过制度性引导,将风控人才列入上海亟需的紧缺性人才引进,或通过从行业立法或专项制度提供保险行业风险控制工程师的人员配备保证,并对保险公司防灾防损工作提供税收上的减免优惠。
保险行业将不负众望,以专业的防灾防损、风险管理技术与实践切实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宏伟蓝图,贡献社会、成就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