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中心专门腾出一个楼层,设立了舒缓疗护病区,有11张病床,整个病区环境安静温馨,陪护人员动作言语轻软柔和。“志愿者的主体是上师大学生,也有在职教师和退休干部。”中心主任易春涛介绍,“他们没有任何金钱或物质报酬,有时还要倒贴车钱饭钱,但大家都很乐意。”
陈静是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的第一位志愿者,她已退休,却不愿在家享受清闲,每周自费挤公交从永康路赶到江安路,与558床患乳腺癌的王阿婆“唠家常”。陈静心很细,陪护中得知王阿婆是新疆回沪知青,她便特意到上海图书馆搜集了一批知青巡回展的资料和碟片,带回来让王阿婆“解解厌气”。这一举动触及了王阿婆内心深处的知青情结,她拉着陈静的手说:“谢谢你帮我找到了太多的回忆!”
患结肠癌的孙大爷是个孤老,住进华泾舒缓疗护病房那日起,他就把交大医学院的小张、小黄当成了自己的儿女。经过专业培训的大学生都有一手疗护“绝活”,每次聊天之余,他们都要帮孙大爷做按摩:揉揉淤血的手臂,拍拍水肿的双腿。临走时他们与孙大爷告别,总会小心地避开“再见”之类敏感悲伤的词。
志愿者小方在康健舒疗病房陪护时,无意中得知患肝癌的康老伯儿子30岁了,没有谈过女朋友。小方便主动当“业余”红娘,两次“牵线”终于为小伙子物色了一个对象。
徐汇区卫生局相关人员向记者介绍,首批舒缓疗护志愿者进入医院以来,已有90多名癌症晚期病人平静安详地离开人世,虽然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不到20天,但他们感受到人生最后旅程的温暖,继目前康健、华泾已引进舒缓疗护志愿者后,该区其他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计划招募此类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