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资采购美制预警机
预警机集预警、指挥、控制、通信能力于一体,可充当活动雷达站和空中指挥中心,堪称“战场天眼”,在几次局部战争中都有出色表现。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日本就不惜耗费巨资采购预警机。
1979年,日本购买了第一批预警机——4架美制E-2C预警机,花费约1.7亿美元。1981年,日本又花费2.7亿美元购买了第二批4架E-2C。这8架E-2C在1985年底全部到货。1988年,日本又花费超过6亿美元采购了5架E-2C,使日本拥有的E-2C总数达到13架。
不过,E-2C毕竟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时至今日,日本E-2C配备的AN/APS-120/125预警雷达探测距离有限。为了提高这些E-2C的预警探测性能,日本正打算对13架E-2C进行改进。主要项目包括采用新型计算机,换装AN/APS-145预警雷达,配备先进控制台、新型冷却系统和先进软件系统等。改进后的E-2C可服役到2020年。除了E-2C,日本于1993年又订购了4架美制E-767预警机,耗资约17.9亿美元。这4架飞机分两批于1998年和1999年交货。
目前,日本已拥有E-2C和E-767两种型号共17架预警机。其中,E-767能直接与日本“巴其”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联网,E-2C则能和战斗机联网。它们共同构成日本的空中预警网络,可24小时(两班轮换)作业,监视本土周边600千米范围内高、中、低空飞行目标。
多种部署贴近“热点”
近年来,在政治大国化企图的推动下,日本与周边国家在政治、安全等领域摩擦频繁。特别是去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将中国的钓鱼岛收归“国有”,导致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端升级。鉴于日本政府不顾中国的反对,将钓鱼岛收归“国有”,中国采取了捍卫国家主权的相应行动。去年12月13日,一架中国国家海洋局所属海监飞机成功进入钓鱼岛上空宣示主权。事后,日本航空自卫队却声称,日本的雷达系统未能发现中国飞机。
也许是为了挽回颜面,野田政府随后宣布将部署预警机到争议海域,还提议向美国购买早期警戒雷达。此后,日本防卫省在2013年度预算的概算要求中计入7000万日元的部署费,作为E-2C进驻冲绳县那霸基地后的日常经费。
随着冲绳县与那国町议会于6月20日通过了向陆上自卫队出租场地的议案,日本防卫省计划于2015年前完成在与那国岛的部署工作,其中包括:在岛上安装雷达监测站;在岛上设立100至200人的“沿岸监视队”,以监视附近海域动向;为驻岛自卫队建造营房并配置沿海监测设备和移动雷达装置等。与那国岛距离中国台湾地区约110千米,距离中国的钓鱼岛约150公里,岛上居民约1600人。该岛附近海域还是中国海军舰队进出太平洋的必经之路。
监视周边国家常态化
目前,日本防卫省已经派遣驻静冈县滨松基地的4架E-767预警机和驻青森县三泽基地的13架E-2C预警机轮流前往钓鱼岛附近监视飞行。为了表示对日本的支持,驻日美军也从今年1月下旬起投入一架预警机在钓鱼岛附近空域进行“常规性巡逻”。此外,日美两国还表示将通过合作加强情报共享机制。
不过,长期维持预警机飞行的代价高昂。为了减轻负担,日本正在研究利用搭载雷达的高空气球替代预警机,进行长期值守。为此,日本政府在2013年初期预算案中拨款5000万日元,用于扩充F-15战机和部署高空气球雷达的研究经费。
按计划,日本防卫省的预警机部署需要到2015年末才能完成。在此之前,美日已决定投入数架“全球鹰”无人机监视钓鱼岛和冲绳附近中国船只的活动情况。无论如何,日本已经开始全面部署各种设施对周边国家进行周密监视,而且这种监视已经常态化。
李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