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洁勤清扫 市民多配合
问:盛夏里,上海是按何标准进行清扫、保洁的?
陆月星:按照上海地方标准《道路和公共广场及附属公共设施保洁质量和服务要求》,主要道路和重点区域实行24小时保洁,一级区域每天清扫保洁时间不低于22小时,二级区域为16至22小时,三级区域12至16小时。目前,上海道路均做到了早晨7点前完成普遍精细化清扫保洁作业,基本保证市民出行前的道路环境卫生。
问:马路上、绿地里、小区内垃圾乱扔乱倒总是“夏令热线”市民投诉的热点,难道真的是“扫得勤,没有扔得快”吗?
陆月星:上海部分道路、公共区域确实存在“扫得勤,扔得更快”的现象,每天环卫工人完成道路清扫保洁后,比如,早晨7点完成道路保洁,但早高峰时,有部分市民边吃早餐边赶路,早餐包装盒等垃圾就随手扔在了马路上、绿地里。
据统计,目前全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8000吨,其中清扫道路散落垃圾约1800多吨,约占全市垃圾总量的10%,而这10%的散落垃圾对市容环境的影响又特别明显。
问:市容部门有哪些措施来减少道路散落垃圾?
陆月星:首先是靠环卫工人的辛勤作业,加大道路早、中、晚三个高污染时段的保洁作业力量的配备,提高道路环境质量;加大垃圾上门收集的力度;针对污染严重的道路,加强巡回保洁力度。
同时,保护道路环境也需要每一家社会单位和每一个市民群众自觉爱护和维护道路环境卫生,做到文明在手中、垃圾不落地。
公园是我家 安静靠大家
记者:公园噪声扰民一直是市民投诉的热点,如何平衡市民公园休闲、锻炼与周边居民安静度夏的矛盾?
陆月星:确实有部分公园里,居民带着大的音响设备,唱歌、跳舞,高分贝噪声确实让周边一些居民意见很大。一方面,我们根据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各公园将劝阻市民游客携带大型音响器材入园。另一方面,还要靠市民的理解支持,要有控制噪音人人有责的意识。此外,要发动志愿者对噪声污染的不文明现象进行劝导和阻止等。
问:公园噪声控制,绿化部门有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
陆月星:市绿化市容管理局就本市公园进一步加强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测试点声源噪声≥70分贝的,公园管理方应及时劝阻,不听劝阻的,报公安部门处理。绿化部门已要求有条件的公园在园内主要噪声源区域安装固定分贝测试仪,或购置手执分贝测试仪。在距离周边居民区50米范围内,公园应划定噪声敏感控制区。
问:今年7月1日起至9月30日,本市有60家公园延长开放时间,有市民反映,本来公园还只是早上晨练吵,现在晚上也不敢开窗了。
陆月星:市绿化市容局已要求夜公园做好延长开放时间的配套管理及应急预案,倡导市民晚间游园以散步和纳凉等休闲方式为主,以免干扰周边市民正常生活。
管好渣土车 治理出实招
问:市民感觉世博后,马路上建筑渣土车又多了不少?
陆月星:确实如此。上海仍然处于大建设大发展阶段,建筑渣土排放量保持巨量增长态势,今年1至6月,全市建筑渣土出土申报总量约为5500万吨,平均每天超过30万吨,每天约1万车次。
问:建筑渣土管理有哪些对策?陆月星:前一阶段,我们组织了两次“雷霆”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一定效果。最近,市绿化和市容局还将针对市民在夏令期间晚间活动较多,更易发生交通事故的特点,启动渣土车安装右转弯视频的工作,消除右转弯盲区;同时还将针对渣土处置违法违规行为,出台一系列严管严惩措施,直至将违法违规的驾驶员、车辆、运输单位清除出渣土运输处置市场。
本报记者 沈敏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