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能生孩子的大人,未必会领导自己的孩子。古往今来,书读得再多,领导孩子的艺术谁都没正经学过。老派中国人信奉“棒头上出孝子”,动辄以“竹笋拷肉”之类的绝招训子,这些家长要是移民美国都要被抓起来。
现在孩子生得少,更是宝贝。无奈精益求精,弄得天下很不太平。上帝造人,总是中间多,两头少,如果一个个都绝顶聪明,怎么还成个社会?“起跑线”的忽悠,令大家惊慌失措,压力指向小孩。小孩子早起晚睡,背很重的书包,做许多功课,上许多课外辅导。他们虽说是宝贝,是处境最差的宝贝。
许多人都说过,老师表扬自己的数学,数学就好了。表扬作文,就喜欢语文了。很神奇,你说他好,对他有信心,孩子真的就好了。其中没什么深奥的道理,将心比心就行。
人都是被成功鼓舞的,要是学业、事业拼死拼活,给自己的只是失败感耻辱感遭受歧视,怎么会亲近它呢?一些人的厌学,皆因舆论时时在证明他的失败。我们的文化容易发现错误和问题,不习惯发现优点,对他人的失败更喜闻乐见。对大人和孩子都不能要求太高。自己怎么没当总统,怎么不是爱迪生?不是总统就不幸福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说得太对了。大人被人训斥,无一欢天喜地。人类的历史也是这样的,奴隶社会管头管脚,封建社会稍微开通,而资本主义用你喜欢的东西在前面诱惑你,要你运用创造性思维发挥能量赢取好东西,这比奴隶主的鞭子有效得多。
理解一个孩子是有路径的,不用读深奥的书,想想自己这年纪时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就会同情并理解他们。经历是最好的老师。贪玩、怀春、盲动,所有人年轻时都这样的。这不是错更不是罪。理解了就会好好说话,而不会扮作自己从来洁白无瑕。
要真诚地佩服孩子,爱他们。表扬孩子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他们比自己有毅力,好奇,好学,敏感,善良,有勇气。老子最推崇的是赤子之心。孩子跟大人平等,是他降格以求。发现孩子的才能,跟他一起玩,一起高兴。他的喜欢和骄傲被夸赞,整个人生就明亮了,是学习的动力,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阳光。
对一个孩子,夸错了没关系,也许歪打正着呢。夸他喜欢画画,也许他注意到画画确实有趣。大人总是比较矫情。我跟一个小朋友下围棋,她刚学,棋力自然不如我。为鼓励她走下去,我送几个子给她吃吃,夸她太厉害了。这样的把戏玩多了,她发现我是故意送吃,很不高兴。
表扬要真诚,要有理由地表扬。送子不如让子,让她几个子再下,她就可能真吃了我的棋。那时候,即便不表扬,她都兴高采烈。
所有的表扬,因为有爱。对一个孩子,爱是最重要的。在爱的阳光中生长,他的一生有最坚固的基石。
写到这里,看到一则八卦科普:“瑞士卢塞恩心理学学院发现,志愿者在实验中被重打屁股后,记忆力突然大增,考试成绩突飞猛进。”问题是,孩子明白这是科学而没负面情绪吗?家长同意孩子打他屁股提升家长智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