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7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挤车今昔
顾土
  ◆顾土

  挤车,是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内容。 

  我从小就挤车,那时挤公交车是城市男女老少的家常便饭,而公社社员偶尔出趟远门也肯定要挤长途汽车,一旦准备好介绍信和全国粮票,买张火车票,无论是农业户口还是非农业户口,那就要挤火车了。挤火车还能挤死人,现在属于天方夜谭,可那个年代也没觉得这算是多大的事情。 

  过去挤公交,有些景象如今已经匿迹。那个时代,假如你是老弱病残幼,千万不能殿后,殿后的必须是年轻力壮或者自认为是年轻力壮的,因为他们登上公交车脚蹬板后,就要承担起将所有还没挤进去的身体都要硬挤进去的责任。殿后的模样是双手抓住两边车门的把手,然后用胸脯顶紧前面的后背,铆足劲,向前撞,售票员则会探出半个身子,一边喊使点劲啊,一边助一臂之力,将门从侧面推上。如果再关不上车门,司机也会跳下车来,跑到车门前,用尽吃奶的力气将殿后的那位塞进去,实在不行了,就对着车门猛踹一脚,直至关闭。这一幕幕,几乎是公交每天每站必备的景致。

  挤上车了,其实,还只是挤车的初步,再往下还有,不断地有人被踩脚、被踢腿、被胳膊肘撞上、被毛衣针勾住,然后就是吵骂声、叫喊声。该下车了,往门口挤也是一项重体力劳动,推、撞、扒,全是提手旁,直至进入冲的状态,最多喊两句,下不下啊,别堵着门,之后又可能引来激烈的反弹。 

  如今也挤车,但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出现了车挤车,人用自己开的车去挤其他车,并线时挤,拐弯时挤,冲上人行道时也难免要挤。而人在公共汽车上的挤车,因为换作上车下车分门而行,从前的那种挤车景象已不复存在,即使在地铁、在公交上继续要挤,但排队的挤与不排队的挤不可同日而语,有空调的挤和没有空调的挤、宽敞车厢的挤与狭窄车厢的挤也不在一个层面。并且,吵架的日渐减少。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踩脚难得一遇,即便被踩,多少还能听到一句道歉声。 

  我从前挤车之后,低头一看,满腿满鞋的秽土脏印,现在从地铁挤出,裤脚管依然整洁如初,这大概就是社会的进步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招生留学/人才专版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留学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家装专版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三亚点滴
扯皮工程
乡思
“海上桂林”越南下龙湾
挤车今昔
三伏天的早晨
无题(313)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B05挤车今昔 2013-07-28 2 2013年07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