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是一个气场和存在感均极强的人物。作为文坛领袖,他“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塞天”(刘禹锡《祭韩吏部文》);作为作家,他敢为风气之先,为文为诗气势磅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他刚直敢任,人格伟岸,诚为伟丈夫。如此人中鸾凤,却也是性情中人,不但极重感情,而且敏感于生活中的许多细微乐趣或烦恼,而且有幽默的一面。
且看这首《郑群赠簟》:“蕲州簟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瑰奇。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体坚色净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法曹贫贱众所易,腰腹空大何能为,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手磨袖拂心语口,慢肤多汗真相宜。日暮归来独惆怅,有卖直欲倾家资。谁谓故人知我意,卷送八尺含风漪。呼奴扫地铺未了,光彩照耀惊童儿。青蝇侧翅蚤虱避,肃肃疑有清飙吹。倒身甘寝百疾愈,却愿天日恒炎曦。明珠青玉不足报,赠子相好无时衰。”
在友人郑群家见到上好竹席,质地和颜色都完美得像黄琉璃。韩愈当时是受人轻慢的江陵法曹参军,偏偏体胖多汗,进入夏天之后,就像天天坐在瓦罐里被放在火上蒸一样,不胜其苦。他手抚竹席心里想:这个真是太适合我了。直到回家还独自惆怅:这样珍贵的席子,若是有卖恐怕也价格昂贵,足以让人倾家荡产了。没想到郑群善解人意,居然将那如同八尺含风涟漪的席子送来了。韩愈连忙叫奴仆扫地铺开,还没铺完就光彩照耀让所有人惊叹。苍蝇蚊虫顿时纷纷逃避,凉快得简直像吹起了阴森森的疾风。倒头就酣睡,百病全消,有这样的竹席,反而希望天气一直炎热了。最后一句,有专家解释“无时衰”为祝对方永远健康之意,玩味诗意,似乎“无时衰”说的不是对方身体,而是“相好”——即双方的友情,这应是韩愈表示:赠簟之情,即使明珠青玉也不足为报,惟有长相交好,用永不衰竭的友情来回报。
以“黄琉璃”、“卷风漪”来形容竹席,以“青蝇侧翅蚤虱避,肃肃疑有清飙吹”来描写竹席之妙用,以“倒身甘寝百疾愈,却愿天日恒炎曦”极言竹席凉爽和对竹席的喜爱。全诗语言夸张,状物传神,别出心裁,妙不可言,真切表现了对朋友暑中赠席的由衷喜悦和无限感激,饱含对真挚友情的无比珍惜。
除了怕热,牙齿也是一大烦恼。韩愈的青年和中年都家境寒苦、处境艰难,损坏了他的健康,以至于他在名作《祭十二郎文》中无限悲凉地写道:“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但在诗中,他却能用豁达的心态来对抗未老先衰,口吻诙谐幽默,令人捧腹:“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己。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倘常岁落一,自足支两纪。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因歌遂成诗,时用诧妻子。”(《落齿》)
写这首诗的时候,韩愈三十六岁。刚开始掉牙齿的时候,只觉得豁牙难看可笑,等到接二连三掉的时候,才开始担心自己要死了。每颗牙齿要掉的时候,心里真是提心吊胆。牙齿参差不齐妨碍嚼东西,牙齿东倒西歪连漱口时都很紧张。剩下的二十多颗,也知道早晚要掉光的了。但是转念一想,按照现在的速度一年掉一颗,还可以支撑两纪(一纪为十二年),与牙齿掉光同步,身体也渐渐衰老。人家说掉牙齿意味着寿命不长,我说生命自有止境,活得长和短都要一死。人家看我豁牙,都很吃惊地注意,我说按照庄周评价树木和大雁所揭示的道理,有牙没牙各有各的好处。掉了牙齿吐字不清,也许沉默更好;嚼不动硬的东西,就嚼软的,也许滋味更美。因此写了这首诗,让妻子儿女惊讶一下。
读这样的诗,不知当时韩愈的家人是惊讶抑或含泪微笑,但后世的读者,在忍俊不禁之外,真是倍觉这位大诗人的有趣、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