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斯宅乡的古民居建筑群,算得上是江南一带保存得最完整的老房子了。其中的千柱屋、发祥屋和华国公别墅等三幢老屋,建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2001年6月被国务院定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没去过前,你怎么会想象得到,就在这样一群老屋里,竟然会让你寻觅到民国一代才女,现代知名女作家张爱玲的印痕与足迹。
与张爱玲有关的那幢老房子,被人称作为“小洋房”。它建于1920年,由参加过辛亥革命光复杭州之役,后任国民政府浙江省军械局局长的斯豪士和其弟斯魁士费银2万元所建。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占地700平方米,前后四进。房子粉墙黛瓦,兽环台门,既有传统风格的木雕牛腿,又有西洋建筑的圆拱门窗。主楼两层,顶上又多出了一间别致的阁楼,故被称为“小洋房”。出得屋子,转个弯,就是村口的祠堂;仰头望去,是高过数丈的古樟树;往东一侧,有清澈见底的溪水静静地流过。
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失败,汪伪政府主笔胡兰成逃亡到了斯宅小洋房。1946年2月,张爱玲也从上海寻夫到了诸暨斯宅。出身名门,心气高傲的张爱玲,当年这一路上是怎样颠簸曲折的啊!
斯宅乡地处会稽山脉西麓,距诸暨城直线距离40公里,驱车一路行来,满目群山叠嶂。在高速公路如此四通八达的今天,从诸暨城到斯宅乡,仍然让人有偏远和不便的感觉。走诸永高速从璜山镇匝口下,往斯宅乡方向开去,全是弯弯的山道,绵延曲折,没有尽头。那天,我们车行得相当顺当,也在山道上盘旋了半个多小时。可60多年前,张爱玲这一路奔来,无法想象她当年走的是怎样的山路,坐的是怎样的车!
由于地处偏僻,来斯宅乡观赏古民居的游客很少。我们去的那天是周末,时节也属末春,本是江南旅游的旺季。可是走了好几处老房子,发现看东看西的,唯独就我们几个。
“小洋房”2010年被诸暨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我思忖:这一方面是由于房屋本身的历史价值,另一方面,也多少与张爱玲的“故事”有点关系。小洋房的二楼,辟有一个“张爱玲屐履馆”,里面摆放着民国时代的花雕大木床和梳妆台,两侧墙上还挂着张爱玲的大幅照片和生平简介。估计这间房并不一定是当年张爱玲留宿斯宅的旧居,只是她名气大,为了时下来看老房子的游客参观方便罢了。
当年张爱玲一路艰辛寻夫到斯宅,并没有遇见那个胡兰成。胡兰成害怕暴露汉奸身份,逃到斯家没多久,又躲到温州去了。在这种境遇中,滥情的胡兰成竟然又搭上了斯家的二姨太。由此推想,张爱玲当年的心境是何等冷寂与死灰。
“张爱玲屐履馆”两边的走道上,大大小小挂着二十几个镜框,里面清一色地装裱着张爱玲作品中的“警句名言”。细细读来,不难感受到小洋房布展者的用心所在。“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短的是生命,长的是磨难。”第一句,似乎是张爱玲自己说给自己听的;第二句,更是历练后的感悟。
后来,张爱玲从诸暨斯宅再追到温州,终于看透了胡兰成。一年后,他们在上海离婚。婚期只维持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