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85岁的蒋素英老人家里,窗外大雨倾盆,床前两台电扇摇头吹着小风,老人坐在床沿上,为记者讲述——在淮海路上居住了61年,三道“苦夏难题”一点点化解了。
第一道难题:倒马桶
新装电马桶清清爽爽
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瑞成社区绥康里,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的新式里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就是蒋素英老人的家。孩子们早就长大,搬走了,但是蒋素英不走,住了一辈子的老地方,舍不得。
从小屋出来,过了天井,出了大门,绕过前排的房子,就是繁华的淮海路。很多年里,每天早上,蒋阿婆都要拎着马桶从家里出来,穿过淮海路去倒马桶,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有点尴尬的事。更让她担心的是,年岁长了,人老了,背驼了,手脚也没力气了,马桶拎不动,怎么办?而且,家里没有抽水马桶,一到夏天,小屋的味道就不对劲,想想都不舒服。
“这件事,的确让阿婆为难,去年夏天,居委会就向街道提出申请,为阿婆装了冲水电马桶。”瑞金居委会主任范红说,新马桶就装在小屋墙角,占地不足1平方米,拉上帘子,清清爽爽,蒋阿婆很开心,再也不用为倒马桶发愁了。
第二道难题:开空调
200元“电费卡”实实在在
小屋里嵌着一台窗式空调,床前是两台电风扇。“我外孙大学毕业了,工作了,就买了电扇给我用,吹吹风,凉快!舍不得用?舍得!我有一张宝贝卡呢,专门付电费!”蒋阿婆一边说,一把拉开床头柜,打开一只铁皮盒,拿出一张红艳艳的卡,卡上写着“康乐家”。
原来,因为不少老人夏天舍不得用电,今年夏天瑞金二路街道就为近100位经济困难老人赠送了“康乐家”,每位老人一张卡,卡里充值200元。
为啥不赠送现金?“老人们节省惯了,要是赠送现金,还是会省下来,不如干脆发卡,保障专款专用。”瑞金二路街道副主任卞唯敏说,如今老人拿了卡就可以直接到社区里的爱心超市付电费了。
结果,在这个61年来热得出奇的夏天,在自家的小屋里,蒋阿婆开开空调,温度降下了,就关了空调,接着开电扇。“开三档,开两档,开一档,全凭我需要,我要谢谢‘康乐家’呢!”蒋阿婆的“需求说”,听得一屋子人都笑了。
第三道难题:烧菜吃饭
“半价午餐”乐乐惠惠
过了80岁,手脚上的力气一点点“跑”掉了,蒋阿婆每天的活动范围一点点缩小到家门口,复兴公园的晨练再也去不了了。
家门口活动活动筋骨,倒也没啥不好,可是“我烧不动饭了。”蒋阿婆说,天井里有小厨房,自己却没力气去买汏烧。就算有点力气,大热天,狭小厨房热气蒸人,吃不消。要是去社区公益站吃饭,有点路,走不动。
那一天三餐,怎么办?“有办法的。”蒋阿婆就跟记者说起了她一天的“时间表”。
每天早上6时起床,喝点牛奶,吃点泡饭,去小天井里洗洗衣裳,时间够用,一件件慢慢洗;每天上午还有社区派来的钟点工阿姨来帮忙,急啥?
什么钟点工阿姨?“我是高龄独居老人啊,又没有做过正式工作,没有退休金,身体还不好,驼背,就享受了政府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嘛。”蒋阿婆解释完“钟点工”,接着说,“我年轻的时候,帮人打零工,每回都是生完孩子没几天就去打工了,驼背,就是这么来的,现在好了,这么多人帮我呢。”
等做完手上的事情,就到饭点了,中午吃啥?“米饭,两样蔬菜,肉饼蒸蛋,一共是4.5元!”蒋阿婆笑嘻嘻地说,自己每餐午饭都是半价呢。
原来,街道为经济困难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实价8元的饭菜,供餐机构送上门,蒋阿婆只需要付4.5元,她把这个叫做“半价午餐”。
“晚饭嘛,随便吃点,冲个澡,快晚上9点了,好睡觉了,有空调风扇,放心,今年夏天我睡得好着呢。”蒋阿婆又说,“今朝么,热了二十几天了,下了大雨,夜里总算风凉了,空调风扇,好关关了。”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