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战争中沾满中国军民鲜血的巡洋舰“出云号”,68年后还魂为“出云号”直升机航空母舰,国内舆论纷表谴责。但听来听去说的就是这一句:“出云号”曾是侵华战争中的日军旗舰。所以明知是抗议,但总感觉不是那么愤怒。
历史真相的模糊,在2005年从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特别报道时感触尤深。很多战役的细节、惨绝人寰的事件、志士仁人的牺牲,无论1949年前还是1949年后,都缺乏官方的记录和研究。差不多在抗战胜利50年后,从学界到民间才有一些抢救性的资料搜集和研究工作,但很多为时已晚。因此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经过报社同仁的努力,竟发掘出了一大批关于60年前中国那段屈辱和奋起历史的“独家报道”。虽有欣慰,但更多的是遗憾。
比如上海师大苏智良教授的慰安妇制度研究和民间人士王选的日本细菌战调查。前者揭开了日军强征20万中国妇女充当性奴隶的滔天罪行,后者发起的受害者诉赔行动第一次让日本法院感受到中国人的胆气和坚持。其他诸如“八百壮士”幸存者口述、上海劳工被强征至北海道、青浦大屠杀、日本宫岐县“和平塔”真相等等60年后的“独家新闻”,很多读者惊讶于这些事情为何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
关于记录历史,我们可以学习一位上海市民。阮廷俊1937年开张的麻油铺在八·一三事变中被日本人炸毁。他一边借钱再开一间小店维持生计,一边结合报章报道,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他的麻油铺为日舰“出云号”所炸的详细经过,并特别注明该舰司令官名长谷川清。76年后,在抗议日本再次命名“出云号”的报道中,笔者引用了已经过世的阮廷俊老人留下来的这份手记,成为为数不多的关于“出云号”罪行记录中最真实的一部分。
阮廷俊老人铭记国恨家仇,教育出三个儿子悬壶济世,作为一个市民,他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但作为国家显然可以做更多,特别在见证日军暴行的老人纷纷去世,抗战历史遗迹不断被损毁,而我们又在钓鱼岛问题上要求日本记住二战历史的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