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3年08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查查只花不拿的腐败账
秦 丹
  秦 丹

  就像电视剧里的老管家陪着败家的阔少,一个经常跟随领导外出的某地财政局长向媒体记者诉苦:“住洋房、吃海鲜、买高档礼物……领导根本不管单位还有多少钱,只管叫我签单开票”“往往出去一包票子,回来一把条子”。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有的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元以上,有的经济发达的地市要100万元以上。这一级的副职一般至少配三辆车:轿车、越野车、商务车,加上公车私用等,仅领导用车的浪费就非常惊人。

  再富裕的家,也禁不起如此折腾。我们不是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只是,谁来执行?谁来监管?在电视剧里,我们还常能看到苦口婆心的老管家对着败家的阔少絮絮叨叨,但在现实中,我们的有些领导干部花钱一支笔,下面的人哪个敢管?哪个肯问?于是,就出现了一人开票多人消费,一人当官全家沾光的情况,更有甚者,连领导的司机、秘书也都捎朋带友,集体消费,俨然一人乐不如齐乐乐了。

  有不少干部心存这样的想法:只花不拿,纪律不查,他们的享乐思想、奢靡之风甚至为他们“只花不拿”助力。“不落腰包的腐败”像“无底洞”般侵占、挥霍着公共财政的资金。这样的特权消费行为,往往在群众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影响,严重地损害党的形象,损伤政府的公信力。这种腐败行为其实更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对各种“特权开支”现象,怎可不查不管?

  有法律专家指出,过度的特权消费已经涉嫌职务犯罪。事实上,只花不拿,纪律已经不可能不查了。中央早就明确提出了“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剑指“四风”,但凡公款与私利沾边,就不可能再撇清干系。

  职务消费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必要的消费,第二是过度消费,第三是假公济私的个人消费。过度消费包括豪华办公楼、豪车、高档酒、公款高消费等。假公济私的消费包括开发票个人旅游、消费、买房、装修等。公务人员在履行公务中,正常的工作开销无可厚非。不能因为有少数的领导干部搞职务腐败,就认为所有的领导干部都在搞特权消费。要鼓励和支持一些肯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领导干部积极开展工作,这当然就会涉及到消费行为。要让正常的职务消费光明正大,得到尊重,就要让那些借职务特权消费的行为难以抬头,难以操作。

  这就要把各项职务消费行为放在阳光下暴晒,不仅要晒账本,接受群众监督,还要主动查,查出问题就要依法依规惩处,真正把乱花钱的“权力之手”关进笼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2013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留学招生/人才专版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 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家庭教育/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早教沙龙/教育周刊
   第B05版:人才专版/留学招生
   第B06版: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8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乐在书中
查查只花不拿的腐败账
暑期读经
人生游戏通关攻略
高校不妨给学生更多自主空间
司法不容被“绑架”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查查只花不拿的腐败账 2013-08-14 2 2013年08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