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3年08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暑期读经
邵 宁
  邵 宁

  时值暑假,各种读经班又开始红火。浙江某偏远山区一所学校举办的“读经夏令营”,就让数百家长趋之若鹜。300个5至13岁的孩子被关在一起,吃住都很简单,不允许带手机和电子产品,从早到晚诵读《论语》《老子》《大学》《中庸》《诗经》……学校引入一名台湾学者的理念,声称孩子只要反复吟诵,不需理解,这“符合孩子天性”。

  让孩子读一些国学经典,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从优秀传统典籍中汲取养料,提升综合素质,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一切都要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要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像这样只是暑假一个月从早到晚读,连休息天都没有,当时是能够背得滚瓜烂熟,但如果之后就很少接触,那这一个月的突击苦背,对孩子能有多少帮助,对其一生能有多大影响,值得怀疑。奥数班、英语班、乐器练习、艺术考级……孩子们已经很累,读经,听上去很美,却可能成为他们的另一种负担。

  更让人担忧的是,另有一些培训机构看准了其中的商机,纷纷开办各种读经班、国学夏令营,师资鱼龙混杂,有的连教师资格都没有,随便拿了一本《论语》就来教孩子,效果可想而知。前不久,上海还发生了一起悲剧:某培训机构在崇明借用简陋场地举办“国学夏令营”,一个参与的女孩在发烧后没得到及时治疗,不幸身亡。

  其实,读经需要细水长流。杨浦区翔殷路小学从10年前就开始推广“经典诵读”,最初是兴趣小组,后扩大到一两个年级,现在扩大到全校5个年级的所有几百个孩子。一、二年级读《三字经》《弟子规》,三、四年级读《论语》《大学》,五年级读《老子》,其间还穿插大量唐诗宋词。有全班读、小组读、配乐朗诵等各种形式,并有老师进行讲解。孩子们在早晨和课间诵读,每天只需15、20分钟,日积月累,5年下来,一个个都能出口成章,到中学时学文言文特别轻松。

  这样的读经,一点一滴,每日不断,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上海的小学不妨多多推广,如果无法全面推开,至少可以开一些兴趣班,让孩子得到正确的引导,满足家长的需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2013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留学招生/人才专版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 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家庭教育/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早教沙龙/教育周刊
   第B05版:人才专版/留学招生
   第B06版: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8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乐在书中
查查只花不拿的腐败账
暑期读经
人生游戏通关攻略
高校不妨给学生更多自主空间
司法不容被“绑架”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暑期读经 2013-08-14 2 2013年08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