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不提“加害责任”
安倍当天在东京武道馆举行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致辞,说日本将“谦虚面对历史,把应当吸取的教训铭记于心,为国家创造充满希望的未来”。他强调,日本战后一直遵循和平道路,“将竭尽所能为世界的永久和平作出贡献”。
然而,安倍没有提及日本作为侵略国的加害责任,也没有提及坚持“不战誓言”。
自1994年村山富士以来,历任日本首相均在“8·15”追悼仪式上提到日本给亚洲国家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和痛苦,表示深刻反省和诚挚哀悼。2007年出席“8·15”追悼仪式时,首次担任首相的安倍也对日本给各国、尤其是亚洲民众带来的莫大损失和痛苦表示深刻反省,向牺牲人士表达哀悼。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教授认为,这些言行是安倍对国内右翼势力的迁就,反映他在历史认识上的真实想法。
中韩升格抗议级别
当天,因日本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提出严正交涉,表示强烈抗议和严厉谴责。日本共同社评论说,因日本部长级官员参拜靖国神社而召见日本大使,是中国非常罕见的举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日本内阁成员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对历史正义和人类良知的公然挑战,严重伤害中国等亚洲受害国人民感情。
洪磊说,不管日本领导人以何种形式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实质都是企图否认和美化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继而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必将遭到中国等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坚决反对与同声谴责。
韩国外交部发言人赵泰永当天发表声明,题为《日本政客要把日本关在靖国神社到何时》。声明说,日本主要政治人物和内阁成员再次参拜美化帝国主义侵略历史的靖国神社,显示他们仍然对历史故意视而不见,非常应受谴责。
韩国联通社分析,过去韩国只是由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口头声明,这次发表书面声明,比以往更为强硬,而且带有标题,做法不同寻常。
日本无视主要矛盾
日本媒体分析,安倍放弃参拜靖国神社,意在发出改善日中关系的信号,为争取9月实现日中领导人会谈创造氛围。
但刘江永指出,安倍不参拜靖国神社并不必然促成中日领导人会谈。中日关系现在主要矛盾是日本不承认钓鱼岛问题客观存在争议,不承认双方曾经达成搁置争议的共识,在对钓鱼岛进行所谓“国有化”后,增强军事力量,并且通过日美同盟和强化与其他国家军事合作,对中国进行威慑和牵制。领导人会谈的时机不成熟,“破冰”不太可能。
刘江永说,12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两国没有任何大的纪念活动,足见关系恶化程度。10月23日是邓小平访日35周年,邓小平访日期间两国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刘江永预计,如果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立场有所松动,中日关系可能在10月下旬迎来改善转机。
胡若愚(新华社供本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