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明是做管理工作的,平时坐办公室;王筠松是做化验工作的,平时坐实验室。可是这两个工作上完全不搭界的人,却有一个共同身份:游泳队队友,他们都是积极性很高的游泳爱好者。游泳几乎成了王仲明每天的“必修课”:晚上6时半下水,不间断游2000米。王筠松因为工作较忙,没法保证一天一游的节奏,可是他只要有机会就游泳。
有人说,游泳是最好的健身运动,两位王先生都深有同感。王仲明生活中的两大爱好,一是游泳,二是摄影。“工作之余,我喜欢到外地去摄影,西藏、青海都去过,几乎一点儿高原反应都没有。”有时候为了摄影,王仲明会登上四五千米的高原,游泳游出的好身体为他提供了坚实后盾,“我们一起玩摄影的朋友中,有些小伙子都没我身体好。”
王筠松爱上游泳,则是因为他的鼻炎。“以前过敏性鼻炎很厉害,特别是在冬天。”王先生说,他是搞化学试验的,可是鼻炎严重干扰自己的工作,“不但流鼻涕、打喷嚏,甚至连嗅觉都会受到影响。”夏天两天一次,冬天一周两次,自从有计划地开始游泳健身之后,王筠松发现鼻炎慢慢好了,“不但工作不受影响,身体也健康多了。”
这次达标赛,两位王先生不但自己要来参加,也把游泳队的其他9名队友拉了过来。王仲明100米蛙泳43秒53,王筠松44秒37,两人都拿到了“一级”证书。“比我的最好成绩慢了一秒多,可能是热身不够吧,呵呵。”王仲明说。王筠松则觉得自己的成绩很不错:“我平时都是游自由泳的,蛙泳练得少。”
拿到证书,两位王先生不忘在池边合影留念,他们说,游泳达标赛更给自己增添了动力。王仲明说:“今年我是蛙泳达标了,之后回去练自由泳,争取明年再来。”王筠松也笑着附和:“我要把蛙泳也好好练一下。”
本报记者 李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