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27亩的大花园
1932年上半年,霞飞路(今淮海中路)福开森路(今武康路)一带原本外国人聚集的花园和别墅群里,出现了一处属于中国人的大花园。
这个花园绝大部分是草地、树林和菜园。绿地的中心,安卧着两栋通体灰白、线条简洁的小楼。小楼一东一西,楼高三层,样式新颖;两楼之间的前方有个漂亮的荷花池,荷花池南边并排着四个草地网球场。那草地都是从意大利进口的牛毛细草,又细又软,青翠可人,绿茸茸地一直铺到小楼的墙根。这处花园豪宅前门开在霞飞路,后门开在湖南路,边门开在福开森路,总面积达 27.315亩。如果从高处望去的话,那两栋漂亮房子,像是浮在绿波上的两艘舰船。
这是民国元老张静江的侄子、中国古钱大王张叔驯的杰作。他继承了父亲的巨额遗产,划出一部分买下了这个花园,请欧洲一名著名的设计师设计了两栋楼,东边一栋是他的新家,西边一栋归他的侄子、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张葱玉。
他们搬进来之前,这里住着一个英国人,房地产巨商。这个花园之所以如此大,是因为那位英国人是个收藏模型的专家,这个花园是他的火车模型的游弋世界!他铺设的小铁路仅有三四英寸宽,但是能沿这个大花园的边缘绕一圈。那个仿真、可爱的小火车头有两英尺长,能像真的火车那样隆隆行驶、鸣笛,在花园里独来独往。每段铁轨大约有两三英尺长,形制跟真的火车铁轨一模一样,拼接起来就是一条长长的铁路。
张叔驯一家非常理解花园旧主的爱好,因为张家祖孙三代都是著名收藏家。刚搬进来的时候,他们全家大小都看到了那堆模型,拆下来的铁轨堆满了整整一间房。他们曾力争把这套巨大的玩具连同花园一起买下来,显然花园的旧主人不舍得,最终还是卖了花园而不卖火车模型。
有趣的是,张叔驯一家并不缺模型,但是他们玩的是船模。他的两个儿子自己会动手制作船模,在自家的荷花池里放行。张叔驯有个好朋友摩根,美国人,在江南造船厂任总工程师,他曾制作了一只高达一米的帆船模型送给张叔驯的儿子。两个孩子如获至宝,常在周日捧着它到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的湖泊里放行。那船设计得很精巧,桅杆很活络,只要有风就可以开得很快。最终,他们没有长久地停留在船模阶段,而是买来了一艘真正的船,一艘八十英尺长的进口高级游艇!当时拥有豪华游艇的华人家庭是极少的,在上海仅有三家(另外两家是宁波籍房地产巨商周纯卿和邮票大王周今觉)。每逢张叔驯有空的假日,他就会高高兴兴地带领全家乘上船去,从黄浦江沿苏州河,一直开到太湖!
中西合璧的海派生活
张叔驯的老家在湖州南浔,是江南最富的地区之一。张氏家族又是南浔最富的四大豪门之一,名列南浔“四象”的第二,仅次于小莲庄的刘镛家族。张叔驯的曾祖父张颂贤一个半世纪以前就以生丝和盐业发家,为后代留下了千万两家业。张家的子孙于辛亥革命后定居上海,继续开拓,到了1928年张叔驯的父亲张石铭去世的时候,张家仅南号张石铭一支(另有东号张静江一支)的财产就达两千万元。著名的大世界和杏花楼所在的地皮,当初都属于张家的版图。
张家不仅富有,还是一个极富书卷气的儒商之家。张石铭以藏书闻名,他的适园藏书仅著录(《适园藏书志》)就达16卷。所藏宋元孤本和明清善本,分别刊刻于《张氏适园丛书初集》《适园丛书》和《择是居丛书》三部丛书中,总共收入一百部善本。而其他的收藏目录如《古欢录》还未及刻印,他本人就去世了。或许是因为这样,外界只知道他是藏书家,而他其他方面的收藏如古钱币、青铜器、书画等,反而被人们遗忘了。
张石铭逝世后,他的所有藏品由三个儿孙继承。大儿子张芹伯(名乃熊)主要继承了他的藏书;老二张乃骅不幸早逝,由其子张葱玉继承了家藏的书画;张叔驯是三儿子,主要继承了其父古钱和古玉方面的收藏。他们很有心志,没有在前辈的收藏上原地踏步,若干年后都作出了惊人的成绩。张芹伯在父亲藏书的基础上把宋元善本的数量翻了一番,有《芹圃善本书目》传世;张叔驯后来居上,山积海囤,成了中国的古钱大王;张葱玉埋头书画,成了中国第一流的书画鉴定专家。
照此逻辑,张家到了张叔驯这一代,除了生意上的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应是他们的主旋律。这点不容置疑,而且他们的确个个做得出类拔萃、备受世人敬仰。但是,他们毕竟长期生活在上海的租界里,西风东渐的熏陶、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使得张家后代个个又都“小开”得厉害。这与张家的生意也有很大关系,张叔驯的曾祖父在19世纪上海开埠不久,就已经到上海向外国人推销家乡的“辑里丝”了,几代人的洋场生活,使得海派细胞渐渐渗入他们的骨髓,以至于在他们南浔祖居“懿德堂”里,至今还保留着一栋漂亮的大洋楼。这处张家祖居已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每当游客们步入其中,都会产生一种错觉——这是在乡下,还是在上海啊?
所以,张叔驯的生活既充满了古趣,也洋气四溢。在张叔驯的新宅里,既有他的古钱收藏室、古玉收藏室,也有绝对海派的西餐厅、娱乐厅、阳光室。楼前的大草地,拉起网来就是草地网球场。
张叔驯家的网球场不仅供自家人打球,还向亲戚朋友们开放。每周有两到三天是网球场开放日,球技各异的亲戚和朋友都成了他家的座上宾。
前来打网球的朋友中,有不少是上海滩的名人,如当时全国最好的网球选手邱飞海和林葆华。张葱玉的好朋友谭敬来得很勤,他是位富有的广东人,也是一位“门槛”最精的艺术鉴赏家。他网球打得非常出色,常常开着那辆十二缸的凯迪拉克过来打球,每次总带来一群朋友。
张叔驯夫妇非常好客。据张叔驯的大儿子张南琛说,那时他家楼下的大餐厅有10米长、5.5米宽,可以随时改成舞厅。那个5米长、1.2米宽的大餐桌可供最多26位客人共进西餐。那些年他父母招待的人真是五花八门,不仅有中国人,还有一些外国人。他们常在楼下大餐厅里举行宴会,来者不仅是钱币收藏界和生意上的朋友,还有不少是朋友的朋友。宾客们在这里欢快地畅饮,尽情地说笑,有时宴会之后还继以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