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融资258亿元
京东方(000725)是2001年1月12日上市的,当时发行股数为6000万股,发行价16.8元。然而,这仅仅是融资的开始,10年来,公司融资5次,除了IPO募集资金净额9.74亿元,已经实施4次定向增发再融资,分别是:
2006年10月9日,定向增发67587.21万股,发行价2.752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8.55亿元。
2008年7月16日定向增发41133.46万股,发行价5.47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22.42亿元。
2009年5月8日,定向增发500000万股,发行价2.4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17.83亿元。
2010年9月28日,发行298504.95万股,实际募集资金净额89.43亿元。
这样,上市12年公司共完成5次融资,累计实际募资净额为257.99亿元。毫无疑问在A股中属于融资次数与融资金额都很高的公司。而且,再融资集中于最近的6年里,规模越来越大。这还没有完,公司上个月抛出一个规模更大的再融资计划。
7月25日,京东方公布新一轮定向增发计划,拟发行95亿-224亿股股份,募集不超过460亿元资金,用于建设3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和1条触摸屏生产线,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尽管本次增发中有200亿元已由地方政府投资平台通过股权认购和现金认购,但剩余近300亿元的再融资规模也足以令投资者感到震惊。
显然,京东方是A股中的融资王。公司总股本从2001年的4亿股到目前已经是超过121亿股,股本扩大30倍,大部分是融资增发而扩大的。
累计分红1.89亿元
融资很高,回报呢?我们看看京东方这12年的分红情况。12年里,公司利润不分配的次数远远超过分红的次数。
12年里,算上公积金转增在内,公司一共分红6次,还有一半时间不分红。累计分红金额只有1.89亿,只有融资额的一个零头。
之所以长期不分红,主要是因为公司业绩不好。刚上市的时候业绩还好,2001年净利润6025.09万元,2002年净利润8283.66万元,2003年净利润36116.54万元,2004年净利润下降到20601.27万元,2005年开始亏损,2005年、2006年分别亏损15.87亿元和17.7亿元,2008年又亏损8亿元,2010年亏损20亿元。
尽管2011年和2012年分别盈利5.6亿元与2.5亿元,但公司上市12年来,亏损金额远远超过盈利额。一个业绩很差、分红很少、融资额却十分巨大的公司,自然很难受到市场的欢迎,由此,京东方股价很低迷。昨天京东方的股价报收2.22元,复权计算,目前股价低于上市首日开盘价,也低于发行价,和2008年最高的13.12元(复权计算)相比,跌幅高达83%。
这样一家公司抛出的一个今年最大的巨额定向增发方案,当然引起了中小投资者的强烈不满。
面临一次发展良机
不过,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京东方这次巨额再融资计划,是跻身全球行业前三的最佳时机。
在全球液晶面板行业中,韩国三星、LG占据了行业前两名位置。近年来,国际液晶面板制造商减缓了产能扩张步伐,京东方此时产能扩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预估测算,京东方合肥8.5代线、重庆8.5代线以及鄂尔多斯的5.5代线投产后,京东方的产能将跻身全球第三。
从行业发展来看,国内液晶面板市场还有很大潜力,一方面,智能手机高速发展对液晶面板有旺盛需求;另一方面,彩电不断向超高清和大尺寸化发展,市场空间还有较大预期。而且,京东方这次投资的生产线技术比较先进,特别是京东方重庆8.5代生产线采用的Oxide TFT技术,鄂尔多斯5.5代生产线采用的AMOLED技术,都是液晶显示领域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在Oxide TFT和AMOLED领域,目前只有日本夏普和韩国三星等公司有少量产能开出。如果能够快速投建新的生产线,无疑会提升京东方在高端显示器件市场的地位。
因此,行业分析师认为,京东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如果能够把握住,前途难以限量。液晶显示业存在着“规模=盈利”的说法。规模足够大,也就意味着公司在同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之间的谈判处于优势地位,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都会优于同行,公司产品毛利率相应会提高。因此,扩大产能规模很重要,经过前几年巨额投入,京东方的业绩拐点已现,公司上半年预计净利润为8.2亿-8.6亿元,远远超过前两年的盈利水平。根据公司预测,这次投资的合肥、重庆、鄂尔多斯3条生产线达产后,年销售额可以达到684.6亿元,公司可以再上台阶。本次增发已经锁定的增发对象包括合肥、重庆和北京的投资平台和国资管理中心,国家资本参与京东方融资项目体现了国家扶持面板产业发展的战略意图。
市场人士认为,这次增发如果实施得好,京东方将一举成为世界液晶显示行业的大佬。但是,投资者担心这样的远景最终能否实现,让我们看看京东方最终会成为一家怎样的公司。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