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超高层建筑内涵
“上海中心并不是简单地复制一座更高的高楼,我们要真正实现伟大城市需要的伟大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庆伟表示。
“上海中心”构想超高建筑社区化。其创新构思的“垂直社区”理念,把大厦划分为若干功能性区域,再利用21个“空中大堂”给大厦中的人员提供了相当于社区广场的公共交流空间。
早在设计之初,“上海中心”就确定了绿色建筑的方向,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综合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创新打造“绿色社区”,达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区域城市环境、营造健康室内环境的建筑目标。“上海中心”已成为中国首座同时获得中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与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LEED金级预认证的超高层建筑。
“上海中心”将充分应用最前沿的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综合网络、光纤、ICT和RFID技术的基础设施,形成处理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的综合能力,构建方便快捷、人性化的“智慧社区”,提供未来生活方式的体验,大厦并创造性地在楼内设置云计算机房,可为1.5-2万人提供服务。
此外,“上海中心”计划提升自身内涵和品质,打造“文化社区”,未来将引进博物馆、书店等文化业态。已与上海中心签订001号商业场地租赁意向书的观复博物馆创始人马未都说:“博物馆走进‘上海中心’,既可以在高空中俯瞰黄浦江,又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借助‘上海中心’的高度传输到全世界,使中国文化有机会与科技相结合向全世界展示。”
“上海中心”正在重新定义超高层建筑的内涵。
三幢高楼代表三个发展阶段
据粗略统计,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地上建筑面积分别约为23万多平方米和31万多平方米,入驻企业分别为122家和69家。
上海中心作为目前中国第一高楼,其地上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高632米,集办公、豪华酒店、娱乐、商业文化为一体,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视觉界标,垂直城市。
可以预见,上海中心将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一大批国际知名的上述产业的龙头企业入驻,上海中心将成为一座总部之楼,一条新的“站着的华尔街”。
在谈到三幢高楼对陆家嘴的影响时,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华说:“陆家嘴的三幢高楼,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陆家嘴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金茂大厦为代表的省部楼宇集聚的时代。第二个阶段,是以环球金融中心为代表的外资进入的时代。第三个阶段,可以说是一个自我突破、创新发展的时代。上海中心的建成发展,一定会丰富金融城的产业生态,强化金融城的产业功能。”
陆家嘴的创富秘密在哪里?答案就在这些楼宇里。截至2012年底,陆家嘴220多栋商办楼宇,税收“亿元楼”有74座,环球金融中心等22幢楼宇去年税收超过5亿元,其中去年税收超10亿元的有7座。从产业发展来看,陆家嘴有持牌类金融机构678家,占浦东新区近90%,占上海市60%,其中外资法人银行18家,约占上海市的82%,占全国的一半;基金管理公司31家,约占上海市的86%,全国的40%。新型金融机构825家。其中,股权投资机构440家,约占浦东的一半。融资租赁机构38家,包括远东宏信等全国租赁十强中的3家。这些效益大部分都是在小陆家嘴1.7平方公里内楼宇中产生的。
当前,浦东正处于“二次创业”重要时期,在小陆家嘴1.7平方公里内,这些楼宇把平面陆家嘴变成立体陆家嘴,拓宽陆家嘴发展空间,进一步帮助陆家嘴实现人才、资本、总部等要素的集聚,形成了更大的产业竞争力。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