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纬度去种菜
江桥市场里,不少菜商跟着纬度去种菜。
来自辽宁的曹建,专种一个欧顿番茄品种,根据季节气候,在7月到9月,他到宁夏、东北、湖北、山东等地种番茄,1月就在福建种。瘦高个子的他声音爽朗地说:“我在宁夏的基地有1300亩,一亩能产1.6万斤番茄。”
市场里的老陈介绍,去年欧顿番茄销路好,今年全国各地的种植面积都有所增加,特别是宁夏,由于集中上市,一天的销量达1000吨,欧顿番茄的价格因此回落较大。
像候鸟一样种菜
产自兰州的夏菜进入上海后,一直受到市民喜爱。因为那里气候干燥、农药也用得少,一年中土地要休耕三四个月,所以菜长得特别好。
河北沽源和兰州气候相似,来自湖南长沙的菜商李海洪2010年到沽源包了四五百亩地,种上了菠菜、香菜、蓬蒿菜、生菜、西兰花等,上海市场行情好时,往往供不应求。
每年四五月份,他就去沽源做春播准备工作;10月份他又像候鸟一样赶到海南去种菜。
在江桥市场里,有六七百名菜商,他们常年为供应上海市民吃菜忙碌着,同时也带动了自己家乡的农民富了起来。
长途运菜“土保温”
过去推着独轮车进入上海市场的人,如今早已“鸟枪换炮”了,他们把种植、运输、销售安排得井井有条。尤其是他们的“土保温”办法,保证了到沪的叶菜质量。
在产地,他们把收下来的菜先预冷,装车后,用棉被、泡沫裹紧,从宁夏运到上海48个小时没有问题,甚至最远的从新疆过来也没问题。
叶菜是用泡沫箱保鲜的。没雨时采摘,摘下来后先吹一吹,放到冷库里预冷。上车后用纸包住,再把装着冰块的瓶子放在菜中间,根据箱子大小放置三到五只。
本报记者 朱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