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
仅剩20余种鱼
此次长江上游联合科考由长渔办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联合主办,中科院、复旦大学、长江科学院、同济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参与其中。今年6月,科考队在12天里跨越5个省市自治区,沿途考察了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以及通天河、赤水河流域部分地区共计逾4000公里的河段。
“长江上游渔业资源正面临严重衰退,金沙江干流鱼类自然资源濒临崩溃。”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依民说,长江里面原有175个特有物种,但是近四五年来,一半以上已经找不到了,即使在长江上游珍稀鱼类保护区的赤水河里,鱼的种类也从原来的120多种降到现在的20多种。在金沙江中游的石鼓段附近,科考队曾请2名专业渔民协助捞捕,但一个上午的辛劳只捞上来5条鱼,只有3个种类。“但在历史上,石鼓段可以找到大部分长江上游水生生物物种。”
而另据中科院水生所等多家科研机构的长期监测数据显示,长江中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鱼苗正在急剧下降,由上世纪50年代的300多亿尾,降为目前的不足1亿尾。赵依民说,在整个金沙江流域实行禁渔刻不容缓。
水电开发
破坏鱼类栖息地
赵依民说,石鼓以上江段二三级支流的高密度水电开发,使得以溪流为产卵场的水生生物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据报告,目前,金沙江干流已规划25个梯级水电开发项目,其中过半已经开始施工建设甚至投入运行,而这些以深水、静水为特征的水库生态系统正在取代原本的长江上游急流型河流生态系统,依靠急流险滩生存的鱼类正在失去它们的栖息地。
赵依民说,目前,赤水河是长江上游迄今为止唯一一条干流尚未建坝的一级支流,它现在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为代表的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或产卵场。“在金沙江全流域大规模水电开发不可阻止的大趋势下,选择赤水河、通天河等2到3条支流作为金沙江特有鱼类保护区,开展抢救性的保护,是避免长江上游鱼类大规模灭绝的替代方案。”
专家呼吁,我国作为世界上大河大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却没有统一的流域立法,通过立法来有效管理和协调长江的保护和利用非常关键。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