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莲藕”闲话
钟读花
  钟读花

  其实,藕塘景象,我倒是更爱其暮秋时节的那一派萧瑟。莲花早凋,藕叶已枯,零乱地碎折一池荷塘。西风起处,绿波愁涌,正是李璟《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的那番情景。但对此种景象的描绘,笔意最婉约处,还是韩偓《曲江秋日》中的句子:“斜烟缕缕鹭鸶栖,藕叶枯香折野泥。”鹭鸶,合该就是栖在那枯香的藕叶上,瘦而瑟,冷冷的,让人生出几分疼爱和怜惜。

  藕叶枯,剩下的就该是“出”藕了。时间,大多在中秋之后,或者清明之前。“出藕”,就是将生存于淤泥中的藕,从泥中取出。不知道南人是如何“出”藕的,北人传统的方法,似乎是“踩”藕,即,用双脚在淤泥中踩,踩到后,再用手将其挖出。这大约是对的,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中有“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的诗句,可以为证。“蹋”与“踏”相通,“踏”即是“踩”的意思。一支一支的莲藕,出乎泥中,清水洗过,节节白净如玉,古人用“冰房玉节”称誉之,真是清雅之至。

  中国的古人,一向风雅,事事总喜欢与爱情连在一起。于是,就有了“藕断丝连”的缠绵。“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孟郊)、“藕肠纤缕抽轻春,烟机漠漠娇娥嚬”(温庭筠),牵牵连连。黄庭坚作诗,多富哲理,他写莲藕,亦情寓哲思:“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坏能开黄玉花。”肮脏之地,却每有纯洁、芬芳生焉——到底还是因了事物本身的清质本洁,素心含香。

  莲藕,是可以生食的。踩藕时,常看到有人顺手洗净一段藕尖,放进口中嘎吱嘎吱地嚼着,极是惬意。藕之熟食,吃法多多,诸如:莲藕汤、肉丝炒藕片、藕块炖排骨、莲藕炝腰花等,难以详尽。于民间,莲藕最通常的食法,似乎是“煎藕合”,亦云“煎藕夹”。其法:将藕段去皮,切成藕片,两藕片间夹入肉馅,放入油锅中油炸;或者油锅中放入少许油,油煎,熟即可食。莲藕最夸张的吃法,当属制作藕粉。藕粉,是杭州名产。清·钱塘诗人姚思勤写有一首《藕粉》诗:“谁碾玉玲珑,绕磨滴芳液。擢泥本不染,渍粉讵太白。铺奁暴秋阳,片片银刀画。一撮点汤调,犀匙溜滑泽。”藕粉的制作过程、色相味道,情景如画,美人临镜般,一片华光艳艳。

  宋人曰:“物无定味,适口者珍。”食藕,鄙陋如此,也是自家情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索我理想之中华
不读书
相互利用的婚姻岂能长久
三言两语记
最可爱的人
给旧书一块地盘
今宵灯谜
“莲藕”闲话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莲藕”闲话 2013-09-21 2 2013年09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