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凯城·新江湾中凯城市之光认为:“和谐美满”是一种生活境界,而人、建筑、区域、自然、居住者以及景观,所有一切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美”;
嘉凯城·中凯城市之光携12年城市湖景打造经验,于上海低密度第三代国际社区--新江湾城核心,缔造约2500m2社区中央湖,深情呼应新江湾城市湿地水乡风貌,创造人与自然、社区微环境和区域大环境的“和谐美满”。
构筑建筑与区域环境的 “和美”——
以约2500m2中央水景深情呼应新江湾城市水乡风貌!
在城市化进程所牵引的人居浪潮中,也伴随着地域文化的失落,传统价值的缺失,人地关系的疏离。正如建筑师贝聿铭所说:“医生们可以掩埋掉他们的错误,而建筑师却不得不与他们的错误一起生活。”
如何避免错误的出现?嘉凯城·新江湾中凯城市之光的答案是:先读懂土地,再进行设计,让景观、建筑与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由“寄生”关系进化为“共生”关系,创造社区微环境和区域大环境的和谐统一。
新江湾拥有中心城区独一无二的原生湿地资源,整个生态体系以“水”为灵魂,中凯城市之光以自己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深刻理解,以社区中央约2500中央湖景为主体,跌落式花坛、景观水廊、特色喷泉、水中森林、木栈道等元素穿插其中,构筑成“穿水”、“恋水”、“戏水”、“伴水”和“依水”等多层次水景体系,整个水景形如青龙回转,青龙因水起势,形成藏风纳气之格局。深情呼应新江湾七横三纵约40万平方米的自然水系,使社区微环境和区域大环境和谐融合,再现“我家就在岸上住”的诗情画意。
追求地产开发与低碳环保的
“和美”——
以科技创新、节约资源的建筑模式,打造生态建筑!
为响应对大自然的保护,嘉凯城·新江湾中凯城市之光在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即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施行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和污染的建筑模式:
比如项目采用雨水收集系统,雨水通过雨水管道,全部汇集到水处理中心,经过处理后循环再用。雨水经过水处理中心处理后,水质能达到国家景观类用水的要求,这些水可以用于绿化的灌溉以及中央湖景的补水;
又比如嘉凯城·新江湾中凯城市之光利用基地内的土方平衡堆砌坡地,形成施工材料的绿色循环利用,最大化地节约资源,达到生态的自我平衡;
再比如嘉凯城·新江湾中凯城市之光社区电业站全部入地下,全面改善小区内的电磁环境,最大化降低社区电磁能量密度,给居民一个更健康、环保的人居环境;
……
缔造居住者和社区环境的
“和美”——
亲近自然、亲近邻里,构建温情社区!
作为上海低密度第三代国际社区内的国际时尚生活社区,嘉凯城·新江湾中凯城市之光不仅讲究品质,更提倡亲近自然、亲近邻里。
首先,社区打破了直线规范,利用道路的圆方、曲直裁剪出更富层次感的人性化路径,曲折回转的道路配合社区地貌、景观、建筑,让业主时刻体验到路随景转、景因路合的意境;
其次,小区实行完全的人车分流设计,并遵循自然地貌,借天然地势,以一条简洁的弧线勾勒出600多米健身步道,倡导健康的生活,让居者在忙碌工作之余能够静享当下品质生活的美好;
此外,小区约2500中央湖景不仅“可观”、“可赏”,也可“可玩”、“可娱”;不仅是一道融于区域自然环境的美丽风景,其周边精心打造的滨水步道、游水码头、亲水平台、公共水岸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聚会、交流、娱乐的社交平台。
在嘉凯城·新江湾中凯城市之光,居家不仅是栖身,居家更是人格的涵养,亲情的构建,意境的营造,是“诗意地栖居”。
嘉凯城·新江湾中凯城市之光
10重国际湖岸社区生活价值体系
1 上海自贸区核心辐射区;
2 上海城市中心唯一自然生态湿地资源,南邻自然河道;
3 新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以及上海第三代国际社区双核心地段;
4 双地铁物业:举步(约150米)即达10号线殷高东路站、18号线(规划中)国权北路站;
5 国际化终身教育体系:复旦大学、中福会幼儿园、上音实验学校等;
6 95-170平米区域稀有升级版中小户型;
7 约2500平方米中心湖景,新江湾城首个湖景社区;
8 坡地园林,立体造景:4重绿化体系,5大主题组团景观;
9 全人车分流设计,600多米环形景观健身步道;
10 经典海派轻ART-DECO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