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大桥20年
郑自华
  ◆ 郑自华

  1993年10月23日,随着一阵锣鼓喧天,无数的车辆从刚落成的上海杨浦大桥上驶过。这天,对杨浦区的人民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天。我当时居住在杨浦大桥浦西段,目睹了杨浦大桥从开始动拆迁,到动工,一直到竣工的全过程。1991年5月开工,只用了2年多一点的时间,世界上最长的双塔、双索面跨度有602米、世界第一的斜拉桥诞生了。杨浦大桥犹如一道横跨浦江的彩虹,无数根排列整齐的斜拉钢索仿佛一架硕大无比的竖琴迎风弹奏。全桥设计精巧、造型优美、气势恢宏,犹如彩虹横跨浦江两岸,是上海旅游的著名景观。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大桥提写了桥名,他老人家以94岁高龄登上杨浦大桥时感慨地说:“喜看今日路,胜读万年书!”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据大桥总指挥朱志豪回忆,邓小平同志在1991年2月到1993年12月13日,三次登上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在第三次上了杨浦大桥以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前不久我去徐汇区武康路的巴金故居参观,看到这样一段史实,1994年,巴老以90岁的高龄,在女儿、女婿的陪同下到过杨浦大桥。两位历史老人先后登上杨浦大桥,可见,杨浦大桥其地位及影响力是何等巨大。

  黄浦江上有了10多座大桥,可是以地区名作为大桥名称的只有杨浦大桥,而杨浦大桥的浦西段所在的行政区域也因此改名大桥街道。从动工到建成,就出现了大量有关杨浦大桥的纪念品。在这方面,坐落在大桥街道的杨浦集邮协会和上海市黄浦江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为杨浦大桥的整个建造过程,用邮品的形式做了纪念。杨浦邮协和上海市建筑工程管理局集邮协会、上海市市政管理局集邮协会、上海市黄浦江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4家联合搞了3次纪念封。1992年5月27日,由大桥总指挥朱志豪签名的“热烈祝贺杨浦大桥主塔封顶”的纪念封拉开了纪念杨浦大桥的序幕;1993年4月16日,时任杨浦区区长的顾启良题词“祝贺杨浦大桥主桥胜利合拢”纪念封发行。1993年10月23日,杨浦大桥正式通车,发行了1枚由时任上海市政协主席的陈铁迪题词“杨浦大桥通车纪念”的纪念封。由于杨浦大桥横跨两个区,浦东新区邮票分公司也发行了“杨浦大桥建成纪念”封。浦东新区邮票分公司还发行了2套一枚的邮政明信片,发行了没有面值的纪念张。上海市邮票公司也发行S.J.F(92)13的“杨浦大桥主塔封顶纪念封”。国家邮电部专门发行志号为JF.40 “上海杨浦大桥建成”纪念邮资信封,这在黄浦江大桥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另外,除了纪念封、明信片、邮资封,还有不少部门发行了纪念卡、纪念章。

  杨浦大桥建成已经20年了。从当时杨浦大桥的上两座桥(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到现在的10多座桥,杨浦大桥不仅是上海的名片,更是杨浦的名片。20年过去了,有关杨浦大桥的收藏品也成了人们关心、追逐的热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老来常作青年梦
粉盒上的蝴蝶梦
杨浦大桥20年
一枚很特别的图章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杨浦大桥20年 2013-11-30 2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