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兴安岭群峰中的阿龙山鄂温克人的驯鹿部落,这里山林悠悠,流水淙淙,一切都是原生态的美丽。
94岁的玛丽亚·索老人微笑着跟每一位作家握手、合影,她是敖鲁古雅鄂温克的酋长,也是中国最后一位酋长。她让她的女儿德克莎·索陪我们去看鹿群,路上德克莎·索说到迟子建和《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驯鹿,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在一片白桦林中间的空地上,牧人敲响盐罐,喜欢舐盐的驯鹿们就像集合一样从四处跑来。这时,鹿群的四周点燃几堆蚊烟,丝丝缕缕,缭绕不绝。驯鹿不怕冷,但怕热,更怕蚊虫叮咬。鄂温克人的驯鹿很奇特,其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俗称“四不像”。也有管驯鹿叫角鹿的,因为驯鹿无论雌雄都长有犄角。驯鹿或黑或白或灰或橙的毛色齐刷刷地柔亮,而茸角多叉多姿,更显奇异,真的好看。传说姜子牙和圣诞老人的乘骑都是驯鹿,就因为驯鹿长得怪怪的行走快快的轻轻的。
山里人说,遇见驯鹿是吉祥喜气的。其实驯鹿通人性,不咬人,不踢人,喜欢跟人在一起。当我们抓起驯鹿最爱吃的苔藓和野蘑菇一把把去喂时,那些驯鹿就抖动犄角吃得欢实,不时欢叫几声。我喂过一只驯鹿后,刚一回身,那驯鹿就跟着打转转,好像舍不得分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最有趣的是那些鹿崽,它们紧随鹿妈妈,时而支楞耳朵蹦跶,时而呆呆瞅人,时而撒娇吃奶。牧人说,鹿崽出生四个小时后,打个滚儿,就能跟母鹿行走。母鹿的奶汁很多,但人只能挤后两个乳头,前两个乳头留给鹿崽吃。有的鹿崽一年后长得又高又大,却没断奶,真的调皮、可爱。
德克莎·索告诉我们,驯鹿是鄂温克人的“森林之舟”,可乘骑,能驮运,还能拉爬犁。驯鹿肉鲜、奶甜,堪称天下美味。而驯鹿浑身是宝,其茸、鞭、尾、胎、筋均是名贵药材。几只连成一队的驯鹿走来,它们头上的角都很高大,有掌形的,有铲形的,有扁圆形的,表演般晃摇起来,毛茸茸黑油油亮闪闪,奇美别致,大家看得入迷。鄂温克人敬重驯鹿,因为驯鹿一年一度都要被锯茸,它们流着血忍受疼痛把生命的精华奉献给人类,直到老死。
好多驯鹿的脖子下挂着称为“巧尔然”的铜铃,这是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祈福的风俗。大山之中,鹿铃声声,那是多么和美、快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