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家里谁是头啊?”“我呀。”“那你妻子干嘛了?”“她是脖子。”脖子很重要,头由脖子连接着、支撑着并跟着脖子转。脖子里面有着精密和敏感的“力学结构”——颈椎,颈椎是脊柱的最上面部分。人共有七节颈椎,第一和第二节颈椎分别叫环椎和枢椎,合称上颈椎,两者之间无椎间盘组织,发病率小于其他5节颈椎。
通常认为脖子长一点比较美观,缅甸的东南部有一个民族的妇女习惯戴颈饰,这是一个流行了1000年左右的风俗。传说这个民族的祖先是一条有甲壳的母龙,女人们都很崇拜,于是通过戴颈饰(代表甲壳)来纪念。颈饰原来是许多单个的铜制环圈组成,后来改用一条黄铜带子呈螺旋状缠绕在妇女的脖子上。据说螺旋带通过张力作用能引长脖子,但实际上是沉重的颈饰在往下压迫肩膀。X-光摄片表明,在长期、恒定的压力下,脖颈和肩膀已经变形得很厉害,平肩都变成了斜肩(所谓的美人肩),加深了人们的错觉:脖子变长了、变漂亮了。颈饰一生中要更换几次,每次都要加长一点,到最终卸掉时,颈肌已经松弛和萎缩了。
极大部分哺乳动物和人一样,有七节颈椎。猫头鹰被誉为转头大师,它们的脖子能转动270度,一个圆的四分之三。这样的灵活性和它们的颈部解剖结构有关,猫头鹰有14节颈椎,对这些“夜间活跃分子”来讲十分重要,因为它们的眼睛不像其他鸟类那样长在头部两侧,而是在正前方。
长颈鹿又是如何稳固它们的脖子和支撑它们的脑袋的?强有力的肌腱是长颈鹿在静止时稳定身体的保障,相反,屈身使它们感到很累,要用到很大的肌力,所以在河边喝水时,它们显得很笨拙。
颈椎病是许多人迟早会碰到的常见病,但有时体征部位不太明确,因为疼痛往往会延伸到肩部和背部;在多数情况下都和颈椎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有关,颈椎退变是不可避免的人生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经历。但颈椎病是可以预防的,比如暂停始终如一的单调工作,往各个方向放松脖子;改进不利的坐姿和工作姿势,调整睡觉枕头,不要把所有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这样就自动造就了工作时的运动。有颈椎病的人不应打网球(鉴于该项目单侧对身体施加负荷),不宜游蛙泳,自由泳和仰泳比较合适。颈椎病可采用保守治疗,一般认为,症状缓解即为临床治愈。
比较严重的颈、肩、背疼痛有可能是椎间盘骨折引起,几年来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手术安装人造椎间盘。新兴的脊椎整形外科不久前还只能施用在腰椎和胸椎上,脖颈处手术难度较大,现在已能用来对付因骨折造成的颈椎体下陷[采用包括摄像头、照明、液囊(或气球)、人工骨水泥和手术器械在内的微创手术,将椎体抬高复位]。科学家们正在研发由自体活细胞培养的椎间盘组织和软骨组织。估计至正式临床应用大概尚需10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