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苦冬令营开营
王蔚 赵一凡
  刚放寒假,才放下书包,沪上一群小学和初中生便打起行囊,参加了一次“吃苦冬令营”。上周末,由团市委少年和青年报社举办的嘉康利新版冬令营在嘉定浏河开营,70名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少先队员参加。健康的体魄、吃苦耐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成为主办方选拔营员的标准。冬令营的活动内容包括学做小家务、军事队列操、户外野炊、农业活动、儿童安全自护技能培训、伙伴教育等。

  “吃苦冬令营”在时下的游学冬令营热潮中独树一帜,一个“苦”字涵盖了从身心角度磨练独生子女们的苦心。早在1997年就有由团市委少年部主办的“吃苦夏令营”在上海轰动一时,然而仅开办三届后就遭遇停办。对于这一曲折经历,当年的主办方负责人、现任上海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回忆道:“当年之所以会想到办这样一个夏令营,主要考虑到孩子们生活条件非常优越,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他们甚至认为这种幸福是与生俱来理所应当的,因而不懂得珍惜。作为家长,和孩子说一百遍不如让他们亲自体验一遍,所以我们开办了吃苦夏令营,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吃苦过后,体会到生活的幸福。”那一次的夏令营活动也的确达到了吃苦的目的,孩子们从种地、拉练、做饭等“苦差事”中体会到粮食得来不易,军人生活不易,父母照料不易等。“吃苦归来”,不少父母面对眼前仿佛一夕间蜕变成长的孩子惊喜不已。然而吃苦夏令营的特殊性也让他遭遇危机,“一方面是社会上对我们冠以‘花钱买苦吃’和‘故意折磨孩子’的不当质疑,而另一方面是家长对于‘吃苦夏令营’能够一次包治百病的过分厚望。”说起这个活动的停办,赵国强还是非常惋惜。

  “十多年过去了,吃苦的精神却不会过时。”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精神是不变的教育主题之一。今年“吃苦夏令营”改版成“吃苦冬令营”再度出发,考虑到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注入了不少现代元素。赵国强表示,一个夏令营或冬令营能不能让孩子“吃苦”,主要不看形式,还是要看内容。如果一个军事化“吃苦夏令营”,实际内容是颇受孩子欢迎的彩弹射击、国防讲座、军事表演等等,就完全起不到“吃苦”的目的;而半军事化作息、野营拉练、队列长跑等才能把“苦”体现出来。

  本报记者 王蔚 实习生 赵一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3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4版:上海两会·声音
   第A05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特稿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寒假生活/教育周刊
   第B03版:寒假生活/教育周刊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小鬼当家”让家庭更幸福
寒假,我们可以这么过
吃苦冬令营开营
学点手语,使更多人走进特殊群体
新民晚报校园内外/教育周刊B04吃苦冬令营开营 2014-01-22 2 2014年01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