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上海两会·话题
     
本版列表新闻
“爱心伞”借了不还,遇内急随地方便,政协委员认为不文明行为不能光责怪市民素质差,建议有关部门合理调配——~~~
“爱心伞”借了不还,遇内急随地方便,政协委员认为不文明行为不能光责怪市民素质差,建议有关部门合理调配——~~~
“爱心伞”借了不还,遇内急随地方便,政协委员认为不文明行为不能光责怪市民素质差,建议有关部门合理调配——~~~
“爱心伞”借了不还,遇内急随地方便,政协委员认为不文明行为不能光责怪市民素质差,建议有关部门合理调配——~~~
     
2014年01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心伞”借了不还,遇内急随地方便,政协委员认为不文明行为不能光责怪市民素质差,建议有关部门合理调配——
公共资源设施设置要更人性化
江跃中 潘高峰 孙云
  借出去的雨伞大多没人来归还、公共自行车没用多久就成了“私产”、随地在路边的绿化带里大小便……种种不文明行为,常常被责怪为“市民素质差”。但市政协委员郑慧琼和邱华云认为,公共资源设施使用的调配不当和管理不善,也脱不了干系。他们在分别提交的两件提案中,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公共资源设施使用的调配和管理,对每个使用者进行诚信教育和相关的约束,从而杜绝不文明行为。

  方便市民体现“文明素质”

  郑慧琼委员指出,从2008年开始,上海各宾馆、公共场所免费为公众提供借雨伞服务,结果70%的雨伞没有归还,爱心伞面临困境,多处地方被迫取消了此项服务。“在国内的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现象发生,比如深圳地铁集团所发起的‘爱心雨伞’活动,一年内向市民免费借出超过2000把雨伞,仅归还70把。”

  “爱心伞”、“公共自行车”和“社区健身场所”等,都是造福市民的好措施,郑慧琼委员认为,只有管好用好这些惠民利民的政策,政府制定日常管理、维护、更新等制度,对每个使用者进行诚信教育和相关的约束,才能避免出现像“爱心伞”一样“有借无还”的尴尬局面。

  她分析说,造成爱心便民伞“有借无还”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归还不方便,归还的网点太少,比如市民在借用后还要专门再还回地铁,一方面需要时间,另外还可能产生新成本,让人感到不便。市民的公共诚信意识淡薄,主要原因是当下“失信”的成本很低,而且没有受到重视。

  郑慧琼建议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可查询网络。制定严格合理的管理制度,如设立更多的还伞点等,进一步方便市民体现“文明素质”。同时还要采取措施约束其行为,如闵行区将公共自行车绑定个人信用卡的做法就比较管用。当然,对故意不归还免费公共物品的行为,应当做出相应的处罚。

  她表示,应形成一整套公共资源使用和公众诚信的管理规范。逐步建立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使人人自觉用诚实守信规范自己行为和来遵守公共秩序,带动全社会的风气根本好转。

  引导公益性厕所夜间开放

  “在上海城市化过程中,老城区住宅、商业楼的新建,在改善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部分城市功能的缺失,大量以居民为服务对象的公共厕所逐渐消失。晚上,路边绿化带,小区居民屋檐边,成了路人解急的‘方便’之处。这些情况在上海市中心地区非常普遍。”邱华云委员说。

  他表示,谴责路人文明素质差是应该的,但政府部门也有责任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来解决路人的实际问题。

  以长宁区新华路为例,新华路坐落在繁华的市中心地带,由于城市改造,目前这条路上已没有公共厕所,晚上在新华路上散步的居民,经常被脸色尴尬、匆匆行走在路人叫住,询问公共厕所。有的干脆找绿化带等隐蔽的地方随地方便。新华路上的行人如厕难问题在全市景观路段具有普遍性。邱华云委员建议对全市的路段进行摸底调查,由政府出资,在行人如厕矛盾比较突出的路段,选择合适的地点,摆放临时移动厕所。

  此外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沿路企事业单位的厕所,在夜间对外开放,并设立醒目的公益标志导向牌。为确保公益性对外开放厕所的长效性,政府可考虑创造条件给予其相应的补贴。 

  本报记者 江跃中 潘高峰 孙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声音
   第A04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5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专版
   第A29版:地产资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地产资讯
   第A32版:地产资讯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博览·人物
   第B08版:社会/新民环球
公共资源设施设置要更人性化
图片新闻
“最后一公里”走得太累 规划者应实地去体验
午休之际 争分夺秒
新民晚报上海两会·话题A05公共资源设施设置要更人性化 2014-01-23 2 2014年01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