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乃古训,可现在的年轻人隔夜忙着煲电话、刷微博、发微信、打电玩(据权威调查显示14%国人零时尚未睡觉),谁还会练那种戆、犯那种二?但睡得晚肯定第二天早晨起得晚,早九怕扣工资不敢迟到,故匆匆漱洗又匆匆奔出家门再匆匆在路边小摊上买个面饼菜包之类的,边吃边走。结果在媒体上引出一场地铁车厢里是否能吃早餐的辩论。
其实早餐很重要。因为经过一夜睡眠,人胃已空,昨晚吃下的食物早被消耗殆尽,急需用一顿早餐来补充营养。且整个上午将近4个小时,正是人们工作与学习最紧张最繁忙时刻,必须凭借清醒头脑以及充沛体力做坚强后盾。一定量的早餐就是为此提供的大力保障,早餐如进补。有专家对此研究,结论是,不吃早餐,对脑力记忆、语言流畅和条件反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曾经一位二十几岁女白领,长期熬夜,早餐有一顿没一顿,忍饥捱到中午,不免暴饮暴食,晚餐又不按时,最终因急性胃溃疡导致失血性休克,英年早逝,让人嘘唏不已。
所以早上坚决要吃好。“好”的早餐关键在于质量,最佳是干稀搭配、荤素齐全。比如馒头大饼,配以牛奶豆浆;或者杂粮薄粥,配以面包蛋糕,并加一只鸡蛋噢。当然也不能塞得过饱,消化不良反而会分散一上午的注意力。
以前上海滩上名扬四海的早餐就是泡饭过酱菜。上至公司职员下至三轮车夫,无非是将剩饭放水淘几下煮开。考究点的倒些剩菜进去变为菜泡饭。那时油水少,呼啦呼啦可喝下一海碗。胃口大的还要再添点。后来泡饭在人们视野中逐渐消失。不料三十年河东后往往会三十年河西,加上人常有怀旧心理,因此泡饭档次上去了,菜泡饭尤其是龙虾泡饭已经成为今朝饭局上最后一道亮丽的风景(水果不算)。
至于四大金刚之一的油条,也在早餐中占重要一席,但人们既爱之又恨之。爱之因为传统,年纪大点的都对油条有亲切感,从小食油条长大。我记得小时候不是每天能享受一根油条的。一星期内能买根油条蘸蘸酱油过泡饭心满意足。奢侈一点问父母讨7分人民币和一两半粮票,换来大饼夹油条,俗称“一副”。小嘴独吞啊呜啊呜吃完还嫌一副不过瘾。可喜的是该光荣传统有薪尽火传的苗头,年轻人似乎同样对油条有亲切感。我屋对面的上海首家“放心早餐店”门前,天天排队等刚出油锅的油条。恨之则是专家认为油条是高温油炸食品,其油脂偏高,且食物经过高温油炸后,营养素基本被破坏,同时产生致癌物质,所以建议不宜长期食用。可口的东西眼看着不能经常“可口”,可恨不?不过也存在反面教材。本人祖父几十年如一日,早餐一根油条、一只茶叶蛋和一碗豆浆,老肝从未被脂肪浸润过,也没见什么血压高。祖父一直高寿到90岁为止。
英国人的早餐是对“吃好早餐”这句民间俗语的最佳注解。听说一般英国人家里的早餐相当丰富,有各式各样的面包、糕点、培根、煎蛋、牛奶、果汁等等,差不多类似于我们这儿五星级宾馆里的自助餐。品尝完如此“好”的早餐,整个白天都精神抖擞。所以接下来英国人的午餐就很简单,一只汉堡包足可应付。
老百姓的早餐普普通通,老花头就那么几样。想不想知道皇上早餐吃什么?我晒晒末代皇帝溥仪的早餐菜单,供吃货们“吐槽”:清汤银耳、鹿肉熬冬瓜、鸭条烩海参、葛仁烩豆腐、红烧鱼翅、羊肉、烩酸菜、红烧茄子、红烧桂鱼等20道菜、8种点心和4种粥。这究竟属于早餐还是晚宴?正所谓天子一顿早餐,百姓半年口粮。我怀疑溥仪是否能把20道菜全都亲自尝一口。吃不完倒掉吗?或是给太监们捡便宜了?
一日三餐,吃好早餐,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不料年历翻到21世纪,是否吃早餐都成问题。有人偷懒干脆将早、中两餐缩成一顿,外国人叫Brunch;甚至有的美眉忘了追求魔鬼身材,拒绝早餐。这简直是拿自己生命开玩笑。于是在吃“好早餐”之前,不得不先考虑如何“吃好”早餐。